正文

马家辉:“蚁族”根本不是问题(6)

同胞,请淡定 作者:许骥


■ “蚁族”是一个蛮有趣的名词 ■

许: 我想听听你对“蚁族”这个名词的看法。

马:“蚁族”是一个蛮有趣的名词。我蛮喜欢内地作家弄一些新名词出来,蛮像日本人的。在日本,不管是作家,还是企业机构,特别是一些跟广告行销有关的单位,他们每一年都进行一些调查,他们发觉社会上有某些人的消费行为有些趋同的地方,他们喜欢把这群人抓出来研究,然后去给他一个名词。比如以前流行的什么“新人类”,还有什么“草莓族”之类。日本人特别喜欢以这些人的消费行为来给他们取名字。这种事情日本很流行,现在中国内地也流行起来了。

至于“蚁族”,作者廉思带着一群人,去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在某个地方,他把这一群人称为“蚁族”。我觉得这是很有创意、很敏锐的观察。可是我看了这本书,感觉在调查方法上面,比较倾向于抓一些共同的现象,然后给他们一些名词,最终呈现出来,到此为止。我觉得,这个跟一般概念上的社会学的调查,还是有一些距离的。

许: 何以见得呢?

马: 假如说他的这个调查是很认真的社会学调查的话,想呈现一个概念,则需要有一个参照物。他的三个指标,比如“低收入”,那么什么叫“高收入”,什么叫“中收入”?又比如说“聚居”,那么什么叫“散居”?这些概念要定义得很清楚,然后再把这两群人放到一起,比较他们的行为,那这个“蚁族”的意义才能凸现出来。“蚁族”的收入有多低?他有比较吗?没有。他在书里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说,他们的收入是偏低的,比一般人都低。一般人是什么人啊?低多少啊?低一百,低两百,还是低三百?有数字吗?我看了三遍,没看到数字。连这个最基本的定义都没有的话,你怎么说服我呢?

我读一段书中的话给你听:“该群体是低收入群体,从事简单的技术类、服务类等等,还有处于失业状态,他们月均收入为1956元,大大低于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到底低多少啊?然后说:“也低于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工资。”低多少啊?你要有一个比较的数字,才能说明你是一个认真、严谨的研究。

还有,里面问很多人怎么看“性”,怎么看“爱”,怎么看未来,怎么看社会,都是去问受访者,好像做一个市场调查。意义在哪里呢?可能这个年龄层的人,不管你有没有读过大学,想法都是一样的。

因此我感觉,在这个所谓的“研究”里面没有参照。他只是一直告诉我,这群人是怎么样、怎么样。他自己去界定了一群人,然后自己去描述这群人,他没有办法告诉我这群人跟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可能其他人也是一样的。假如一样的话,我们就不能说这些人和他们的生活状态——什么“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是有关系的。

这种境遇可能是全体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对不对?大家都对前途不满,都对自己的明天忧心忡忡,都觉得家庭背景对工作的影响很大。无论是广州也好,香港也好,北京也好,你随便在路上问人,他可能都是同样的想法,跟“蚁族”无关。

许: 假如如你所说,《蚁族》不是一本“社会学研究”,那它是什么呢?

马: 我觉得,《蚁族》只是一本很敏锐、很有创意的“社会调查”而已。

作者提出,社会上有一群人值得我们去关注。可是这群人到底需要什么,真的要去帮忙吗?我看不见得。他们可能是非常的快乐,因为他们的生活是他们的选择。“蚁族”自己知道,只要他回乡下,他可以有一套房子,不是说“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老家一套房”吗?我看到这里的时候,说实话,我蛮羡慕“蚁族”的。做“蚁族”太好了,“蚁族”的快乐感比我高太多了!我一旦放弃手头的工作就什么都没有了,而他们至少还有一个老家可以回去,还有一套房在等着他们,在香港是不可能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