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经典经济学关于财富的基本理论(8)

中国经典经济学 作者:钟永圣


 

所以,无论是做事,还是学佛,无论是修道,还是明理,全都是做人的道理。做人从哪里开始呢。从心开始。要时刻省察自己的内心。例如我们读了大学,我们很多人都是农村来的,你回到家乡是贡高我慢还是谦卑自守?心里有没有沾沾自喜的念头?见到父老乡亲有没有人低我高的分别?读了几本书,有没有连父母都不放在眼里的想法?有没有想到自己有今天,是祖上积德的原因?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发了财,当了官,有没有以为就是自己的能力使然的想法?有没有想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见到财富比自己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有没有攀缘之心?有没有拉关系、捞好处之心?见到比自己低下的人有没有颐指气使飞扬跋扈?总之是否发现自身隐藏的那个“丑”字来?有没有鲁迅说的榨出皮袍下面的那个“小”字来?如果还没有发现自己的短处、不足甚至缺德之处,对不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您还得修呀!

六祖慧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王凤仪先生说“找他人的好处打开天堂路,认自己的不是封死地狱门,一句‘不怨人’成圣成贤有余”。这些话全都是告诉我们要从反省自己的心地开始求得进步。最严重的毛病是心病却不自知。不论古今中外,圣人们都是彼此贤贤相护、光光相接、心心相印,荷担德行,如护眼命,鞠躬尽瘁,至死不休。所以,生活中的一切细节,都是提高修养的土壤和考验自己的试题。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时刻提醒,让自己的心灵觉醒,就是好方法。久而久之,无不相应。

心正,妄想亦是正;心邪,正路也是邪。五祖弘忍大师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如果能够从心上体会经典,就会一通百通。如果不能识破这个关键,那真是法门无量,修学无止。是以大学的道路(大道),从明白自心开始(明明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过程中践行历事炼心(亲民),在心地光明纯净的时候成就(至善),这就是曾子《大学》的“四纲”就是提醒、希望和要求天下每个学子践行大学之道,在为天下人民全心全意服务(真心、诚心、正心)的过程中成就自己,是为“自他不二”。

这样来说,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是高渺的口号,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曾子所指的大学而达到的切实目标。曾子在《大学》中指出“德为本,财为末”,等于告诉我们生财的大道其实就是修身做人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中印证了“有千金之产者必是千金人物”的道理,要想有那样的境遇,必定先做那样的人。向内求修心正身,德具财来,时时相应,处处相应。

要想致富创业,必定自修身开始。修身必要诚意正心。心如何正?时时观心,读经典,用经典,体会经典,践行经典。为经典所化,处处应心,心自然正,身自然修,德自然到,事业自然有成。天下事,善恶及其选择机会具足,任何成就与后果都是自心当下一念选择的自然展开。所以获取人生成功和财富的根本途径是“反求诸己”。

幸福的人生从明理的喜悦开始,从平和应对挫折开始;幸福的人生从省察自己的不足开始,从寻找他人的优点开始;幸福的人生从低头认错开始,从躬身干活开始;幸福的人生从孝敬父母公婆开始开始,从五伦和谐开始;幸福的人生从谦恭节俭开始,从摒弃奢华开始;幸福的人生从自强不息开始,从追求至善开始;幸福的人生从当下心念开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