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经典经济学关于财富的基本理论(11)

中国经典经济学 作者:钟永圣


 

六、和气生财论

个人性格柔和有助于生财致富,和气生财,戾气破财。为什么和气生财呢?

我们先总结一下财富获取方式的不同:财富可感得、修得、求得、争得、骗得、夺得。

感得是本性自在,不思而得,所得圆满,随心所欲,自利利他;

修得是意诚身修,动念而得,所得无量,名副其实,自然相应;

求得是动心顺欲,有求而得;所得所愿,目的达成,总有他愿;

争得是慧心蒙蔽,竞争而得;所得艰难,常打折扣,心苦身疲;

骗得是真心迷失,欺诈牟利;所得不保,亦常被骗,枉用心机;

夺得是心暴身戾,武力豪抢。所得不义,王法国难,自身与子孙败耗,疏而不漏。

《素书》云:“同气相感”。唯有心中一团平和之气,从容淡定,静虑默观,灵光独耀,慧心常明,才能感得时机运势,所愿得成。中国经典经济学讲究和气生财,注意“纳气”,自身行持、家居方位陈设,无不效天仿地,以求气充实,财运足。相反,性格乖戾则漏气、散气、破气。戾气破财,不遵道而行,怨天尤人,自是非他,就会常常泄气,财运随之而走。《黄帝内经》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世人常谓真人有道,聚集真气者必得多助,即现世所谓“人气旺”,“人缘好”,“财运好”,自然生意兴隆,少有灾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就是经济学上的“真人”。从古代的范蠡到现代的王永庆,莫非如此。

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能够争得、骗得和抢得的财物,原本不争、不骗、不抢一样可以获得,然而行不义之举,所得之物遂蒙污秽,冤为不义之财,犹如杭州岳庙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做佞臣”。财富之行,完全在于人的心地,心善财善,心恶财恶。提高修养就是发财的过程。

和气生财不但适用于个人,对于国家也是一以贯之的不易法则,自古传言:“家和万事兴”。《孙子兵法》曰:“上下同欲者胜”,亦是家(国)和万事兴的兵家版本。众人同心其利断金,所有成功的事业一定是在一群具有和谐氛围的领导人率领下完成的。分裂闹矛盾的组织或者国家一定受损衰败。

荀子曰:“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仁人之兵,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又说:“从衡之说虽反覆百端,然大要合从者,六国之利也。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国家也。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所以和气者与道相合,得道者多助,很少有不成功的。

礼之道和为贵。人莫不喜欢受人尊敬,和气而不发脾气,也是大无畏布施,美德的体现。君子慎独,一个人独处时要培养和气。在集体中生存更要有和气才能容人聚人。学会分工与合作,学会承认自己的短处,学会找到他人的长处,学会凡事先思己过,学会心地仁慈,学会一视同仁,学会平等清静对待人和事,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的力量中,自己的智慧才会得到最充分的展现。眼里全是别人的毛病,还有嫌弃的心理,就没有“身和同住”,就难以保持和气,任何组织只要有分裂倾向,有猜忌和斗争,就不会有大发展,很快衰落和灭亡。

不愿意和人相处,就是毛病,就是过失,就是德行不够圆满。这和“道不同不相与谋”不是一回事。后者是看清事实,但是行为和心理全部清静,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没有怨恨,没有嫌弃,自然的。不是分别党同伐异的心理。真正有修养的人,心地清静、平等、慈悲,和圣人君子能够想处,和妖魔鬼怪也能相处,在顺境里怡然自得,在逆境里也是怡然自得,慧能大师作了很好的表率:在猎人队里服务十五年!真正的仁者无敌,眼里没有分别执着妄想。白手起家的人,能否和气聚人是非常关键的事情:经济组织的成功一定有良好的分工与合作。如同白圭“与童仆同衣食”,王石当年创业时和员工一起扛麻袋,感动了批车皮的人。身先士卒之道,必然有凝聚力,有感召力。个中道理古今不变。

家庭是否和谐,对个人身心幸福和事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曾子《大学》中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 教于国。一家仁, 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 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 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 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有家不齐之人,难以让人相信其事业有成。让我们以离婚为例,看看家不和要让当事人付出多大的代价。

2006年,北京共有24952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其中有五分之一婚姻关系维持不到三年;三分之一在结婚五年内离婚;结婚不到一年就离婚的有970对,有52对离婚的夫妻结婚还不到一个月。在这些离婚夫妻中,“80后”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调查涉及的“80后”离婚案件中,有90%的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小两口结婚仅一年,就因为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家长里短等小事打得不可开交,直至闹离婚。缺乏忍让和宽容,成为这些人群离婚的主要原因。

据民政部门的一份资料显示,近年来办理离婚手续者,有近1/5的人没有任何理由。某网络公然宣称“无理由离婚时代来临”。为了寻找一种理想的婚姻状态而采取了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先断掉自己所有的退路,然后去找一条通向幸福的捷径。

当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离婚选择幸福和自由时,可曾想到,离婚的代价到底有多大?一般来说,两人拥有的财产越多,离婚的成本就越高。准备离婚,多半牵扯到房子、存款和孩子,我们知道,法院诉讼费:200元(简易程序100元);律师费:3000元(也是根据争夺的财产金额来算的,财产越多,律师费越高);交通费:100元(来回法院四次出租车费);房屋评估费:800元。(共计:4100元)如果任何一方对判决结果不服,提起二次诉讼,还将产生200元的诉讼费。如果房子1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8000元计算,房屋共80万元。如果房屋归先生所有,那么,他还要付给另一方40万元。如果平分存款,假设50万一人25万,办完离婚至少得付出654300元。

因为离婚带来的压力,工作都不能安心,何来事业发展?离婚犹如伤筋动骨,不管是什么原因,人都像死过一次似的。甚至有人性情大变。人逢喜事精神爽,事业发展,和气生财;晦气盈门,见面就吵,败家败业,何来财富幸福?和谐的性格,就是和气的人。和谐愉悦的内心可以感应财富。发脾气的人会降低自己的财运,而和颜微笑的人会增加自己的财运。这是宇宙间同气相感的道理,愉悦随和的性格是修行的结果,是有大德行和大智慧的人所具有的共同品性,而财富同样是德行的结果,所以同属于德行的事物会感应到一起。即《易·系辞上》所指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功”。所以能够发财巨富之人,并非玄妙神圣,而是其德行有道,自然感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