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经典经济学关于财富的基本理论(10)

中国经典经济学 作者:钟永圣


 

五、天道酬勤论

《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滚石不苔。天性要清净光明,心要无碍无住,身子要勤才能气血周流,精力旺盛。人一旦闲歇慵懒,就是“离道”了,就非常危险了。就在此刻凝神观想我们的世界,此刻江河竞流、五岳旋岚,火车风驰电掣;鸢飞戾天,鱼翔浅底,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哪一个在偷懒怠惰?本质上,虽说天道酬勤,不也是人道自奖吗?

勤者,至诚之行也。孟子曰:“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吃苦耐劳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道理其实也是前面论述过的人生积分学的道理:连续在某一固定的领域用功,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也会突然在某一时刻,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的勤奋未必是一直的埋头苦干,爱动脑的人突然在某一天灵光乍现,得来一个“点子”,也是天道酬勤的结果。现在我们举一个现代经济的例子。电扇曾经都是黑色的。1952年东芝公司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七万多职工想不出打开销路的办法。直到有一天,一名员工向石坂董事长提出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最后采纳了这个建议,于1953年夏天推出一批浅蓝色电扇,结果市场上掀起抢购热潮,一个夏季卖出几十万台。这似乎是一个荒诞的事实,只是改变一下颜色就可以由积压变滞销?是的,就是这样。从来如此的事情,未必永远如此。但是能够在特定时刻,用一个事后看来无比简单的奇思妙想解决问题,绝不是“聪明”这样简单的原因,一定是天道酬勤的结果。所谓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就是天道酬勤。

隋朝的智者大师在读到《法华经·药王菩萨品》“心缘苦行,是名真精进”时,豁然开悟。那一刻,人的勤奋与经义相合,是天道酬勤还是人道自取?世间人常说,但事耕耘,莫问收获,诚然如此。收获一事,是未来事,将来未来,提前牵挂,也是胡思乱想。2008年,作者在桂林随刘力红等老师学习,课间出来,恰逢刘老师的千金舟舟在路边打电话。就在那一刻,我自然地听到她讲“他什么时候来,你怎么知道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一句似乎和我毫不相干的话,“仿佛雷击般穿过我的耳际”:等觉菩萨有成觉一念,尚不得究竟,何况我等未事耕耘即盼收获?殊不知,“道法自然”,功到自然成,到那一时刻,会自然来的。宁可忙着死,莫要闲着生。孔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台湾星云大师说:“古圣先贤行愿精进,不肯轻易虚掷光阴,往往坚持到最后一刹那”,道安大师在授课时立化,玄奘大师在振笔译经时圆寂。这些前贤大德,以一生的辛勤为大众行不言之教。据史料记载,自发为玄奘大师送行的人不下百万,天无心,以众人心为心,百万人心自见天心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