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责任大如天(5)

谁是最可爱的员工 作者:舒庆


即使离开,也要把工作做到至善至美

这样的员工最可爱:他们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即使是明天就要离开工作岗位,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有人问英国哲人杜曼先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他回答说:“喜爱你的工作。如果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哪怕工作时间再长再累,你都不觉得是在工作,相反像是在做游戏。”确实如此,工作是影响我们一生的最大因素,占据了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假如在工作上得不到尊严与快乐,那么我们的人生注定与精彩成功无缘。

相信不少人在刚参加工作时,每天都是满怀豪情壮志、信心饱满。随着工作新鲜感的逐渐消失,昔日的激情和豪情也就被渐渐抛到了九霄云外。许多人在工作中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表现为萎靡不振、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每天面对着千篇一律的工作内容,谁都不可避免会出现上述表现,失去工作热情。但是工作就是工作,远不像休闲度假般闲适、安逸、充满喜悦与新奇。

企业里最可爱的员工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即使这份工作他并不喜欢,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掘内心蕴藏的活力、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最终达到热爱这份工作的目的。事实也确实证明,对自己的工作热爱程度越高,工作动力就越大,工作效率就越高。

试想,你每天工作的八小时,都在快乐地畅游于自己喜欢的领域,做自己喜欢的事,多么惬意啊!因此,只有将工作当做是一种乐趣去享受,才能尽快发现属于自己的位置,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的企业越来越强调责任的重要性。员工作为企业的一份子,是否具备责任心,不仅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主要条件,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只要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一天,就应做到认真负责,切不可消极怠工、马虎大意。否则任何的一个小疏忽都可能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抹上污点,甚至给公司带来损失。

松田广下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工程师,他对工作的勤奋和热情深得公司集团总裁的信任,并担任集团总工程师20余年了。

一天,已到暮年的松田广下想退休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于是向公司提出辞职。虽然公司领导再三挽留,但他去意已决,领导最终无奈地答应了他的请辞,但希望他能再建造最后一栋别墅。松田广下无法推辞,只好悻悻地答应了。

此时松田广下的心思早已不在工作上,对建造房屋的用料要求也没那么严格,全无往日的责任心。松田广下心里很明白工程存在瑕疵,但他只想赶快完工回家享乐,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早已消失殆尽。这些情况总裁看在眼里,却什么也没说。

别墅竣工后,总裁特意为松田举办欢送大会。“松田先生,您为我们集团服务了20多年,集团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您功不可没。这栋别墅是送给您的。”说完,总裁将钥匙交到了松田的手里。

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些掌声是对老建筑师功劳的赞许和认可。此时老建筑师的脸色很难堪,悔恨和羞愧之情溢于言表。他一生盖了那么多坚固豪华的宅第,最后却为自己建了如此粗糙不堪的房子。

老建筑师握住总裁的手,面对所有员工,悔恨地说:“我想忠告大家,对待工作一定要尽职尽责,哪怕你明天要离开公司,今天也要把工作做好。”

老建筑师的悔恨就这样永远地留在了掌声中。

一名出色的建筑工程师,因为工作激情和责任感的消退,而在晚年为自己建造出了存在诸多瑕疵、粗糙不堪的房子,这无疑是他一生的悔恨。如果希望自己永远都有出色而完美的表现,就必须在心中播下责任的种子,时刻用高度的责任感鞭策、激励、监督自己。

只要还属于公司的一员,就应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并有责任维护公司的利益和形象。这种“责任心”不仅是企业效益的保证,也会为自己提供发展和提高的机会。

某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决定裁员,而职员芳芳和秦琴的名字赫然出现在裁员名单之列。按公司规定,一个月之后她们必须离岗,二人心情不免有些失落。

第二天上班,芳芳情绪非常激动,由于裁员名单是总经理定的,她有再多的不满情绪,也只能宣泄在无辜的杯子、文件夹、抽屉上。只听得“砰砰”、“咚咚”声不绝于耳,同事都很体谅她的心情,也不好责备。芳芳甚至找人去跟经理求情,可是裁员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她更加无心工作,得过且过,原来属于她的工作,如发送传真、订盒饭、收发信件等,也只能另找他人来做。

而秦琴因为被裁员,虽然心情也很低落,可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做着自己的工作,甚至因为担心大家不好意思让她干活,主动和大家打招呼揽活。她想:既然自己已经要离开这里了,再难过也没用,还是干好这最后一个月吧,以后想干恐怕都没有机会了。想通了之后,秦琴心里渐渐平静了,每天仍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从来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一个月后,芳芳如期下岗,而秦琴却意外地留在了公司。经理当众宣布:“秦琴这样负责任的员工,是难能可贵的,裁掉她是公司最大的损失!”

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年代,每一名员工都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这样才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即使明天就要离岗,也要认真地站好这最后一班岗。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无论今后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新单位领导和同事的欢迎,把握住更好的发展机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