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慎倡“以日为师”(2)

我的世界观 作者:张蕴岭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很艰难。清朝晚期国力衰败,外患内乱,现代化欲行又止。当年,孙中山也曾呼吁,走日本的道路,让日本帮助中国解脱西方列强的压迫,实现现代化。但是,日本却来侵占了中国,8年抗战,中国已是千疮百孔。新中国成立之后,现代化步履维艰,我们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夹缝里奋争,很长一个时期,中国主要还是以一个弱者的角色,时刻准备抵御外敌入侵。中国真正加快现代化步伐是在改革开放之后,30年短短的历程,使中国进入强国之林。在崛起后,中国一再明示,强大了也不称霸,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做负责任的大国,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我们把这些写入宪法,从娃娃的教育抓起。一个崛起的大国,这样自我定位,明确宣示,是绝无先例的。在这方面,中国不仅不能“以日为师”,而应以日为戒。

再说经济发展,中国与日本走的也不是一条道路。日本靠掠夺他国进行原始积累(据研究,甲午战争后,日本向中国索要的大笔战争赔款,是其现代工业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借朝鲜战争发展了大工业。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长期实行积极推动出口,着力保护国内市场的战略,靠自己的创新努力,成为世界经济的佼佼者。

而中国则不同。新中国成立前,我们的民族工业受到外国列强的压制,非常弱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先是靠苏联的帮助建立起了一些现代工业。中苏分裂后,与苏联的经贸联系中断,我们又想靠自力更生赶超英美。英美没赶上,距离却拉大了。“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经济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这迫使我们不得不下大决心进行改革开放。我们一方面实行以市场换资金、换技术的方略,借鸡下蛋,利用自己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从发展加工出口干起,从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起飞。现在,我们正在从借鸡下蛋向养鸡下蛋转变,实现这个转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同时,我们是在保证政治稳定、有序转型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发展的,我们只能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另一方面,我们靠产业接替型战略实现了起飞。但是这条路不能再沿袭下去了,问题太多,必须探求新路。又要政治社会稳定,又要加大改革力度,又要实现转型,又要平衡发展,权衡把握,实属不易。中国人口太多,摊子太大,担子太重,加上特殊的政治遗产,复杂的外部环境,没有现成的可以学习的经验,只能靠自己摸索。

当然,日本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他们严密的管理体制,团结奋进、立志创新的精神,精益求精、高效节约的工作态度,等等。这些方面我们有差距,就要承认,别人比我们好的就虚心学习,不管对谁,都是一样。日本的经济现代化走在我们前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日本不是楷模。

常说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但毕竟是天涯相隔,近邻远族。与日本人处久了,你会被他们那种认真、执著的精神所折服,但是,你也会被他们那种外表谦恭,内心复杂的特性所困惑,你会觉得他们是好人,但又觉得与他们难做真诚的朋友,每每品味起来,似乎难以解释清楚。

我们的国情与日本不同,日本之路我们不能走,也走不通。因此,还是慎倡“以日本为师”为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