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 避开面试硬伤

80、90,职场全攻略 作者:苍宁


又一次从人才市场回到单位,25岁的Lily把自己埋进那一堆资料当中,三年的人力资源工作,已经让她清楚地知道,怎样寻找到那些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不管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还是企业老总,对竞聘者都有相似的判断力, Lily虽然不是每次招聘的最后决策者,却耳濡目染地知道,怎样将那些不适合的人选剔除出去。

娃娃脸的Lily其实有时候也挺纳闷,为什么那么多学历比自己过硬,各方面条件比自己优秀的应聘者,总是会犯一些同样的错误。就像是草原上野性而高血统的烈马,如果跳不出惯性思维的框架,就会经常犯同样的错误而被牧民驯服,付出没有自由的代价。当然对于应聘者来说,那些令他们总是不约而同地被绊倒的地方,其实就是真正的硬伤,使他们与好工作失之交臂。

Lily表示,从她的个人经验来判断,求职者的硬伤其实分很多种,都是一种惯性行为、情绪习惯的表露,尽管是不同风格的面试官,都会不约而同地否定他们。Lily坦诚每个HR都有自己的判断,她本人不喜欢那些对自己有偏见的应聘者,他们往往感觉她太年轻了,眼睛里便写着 “你有什么资格面试我?”她觉得这些人对待面试的态度不够端正,所以往往对他们要求更苛刻。

当然,相对这些喜欢面试时犯傲慢型错误的竞聘者,Lily更不能容忍的是那些空谈主义者,他们简历和头衔往往很厚很长,经历和技能很丰富辉煌,却又令人抓不住重点,面试的时候更是慷慨陈词,然而当被问到,“请举例说明,可以吗”,他们却开始顾左右而言他,给不了实质性的答案。

即便80%的HR们不会去考证你过往经历的真实性,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你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都会慢慢地被考证出来,切忌穿上皇帝的新衣,谎言不攻自破后,只会让你在圈子里待不下去。

当然这种浮夸型是一种极端,而沉默型却是另一种极端,不管是天性内向还是有什么顾虑,他们总是问一句答一句,即便是冷场也不懂得如何打破沉默,Lily建议大家在面试的时候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那样会让求职者少走很多弯路。

任何时候,都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与能力,Lily介绍,有时候企业会问一些令竞聘者很尴尬的问题,譬如:“为什么实习的工作没有继续下去?”“为什么毕业才一年就换了好几份工作?”……不少人都会说企业出现了什么状况,或者上级很难相处之类的,总之将问题都推给了别人,甚至去批评前企业与领导,这些人往往很难获得HR们的好感。只有极少数聪明的人会自信地说,自己在上一次“失败”或“结束”的阶段性工作当中收获了很多,为自己争取当前的职位提高了哪些优势。

当然,Lily所谈到的这些硬伤,其实是求职者在细节当中以为自己处理得很不错,落脚却反而踩了地雷,然而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硬伤只要用心还是能够改变的。对于从“毕业”到“就业”路上转型的大学生们而言,致命的硬伤主要是工作经验的欠缺,这一点应当如何突破呢?当然也有些企业喜欢工作经历像“白纸”一样纯净的应届生,他们认为这类应聘者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容易扎根在行业当中;也有一些企业没有耐心去培养、帮助应届生成长。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身为求职者,都要让对方看到你的价值,当对方问到“你要如何胜任这项工作”时,回答要体现诚恳、机智、果敢和敬业。譬如说:“作为应届毕业生,我没有从事过这个行业的具体工作,但是我从读书期间就关心这个行业的发展,做过一些相关的兼职、实习工作。”或:“我相信工作远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加复杂,但我是个很有责任心的人,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相信贵公司如果给我机会,我一定会在试用期内就完全胜任这份工作。”

■Try now!

细节决定成败

(1)不要对面试你的面试主考官们有偏见,即使HR对你有偏见,也要试图去改变。

(2)书写认真、主次分明,不管成功与否,让HR看到你的认真与态度。

(3)千万不要去抨击、抱怨生活中的人与事。

(4)要善于打破沉默,寻找到共同的话题,友好交谈,增加印象分。

(5)机智应对问答,不要暴露自己负面的人格特征,如不诚实、懒惰、缺乏责任感、不随和等。

(6)时刻保持自信,要让企业和自己了解,你能胜任这份工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