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工作怎能成为不带孩子的借口(1)

好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晨曦


儿童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任何情况都比不上父母丢下孩子不管更糟糕。为了工作,不管孩子,这是一个荒谬的借口。只要想做一件事一定会有办法,而不想做一件事却满是借口。

孩子离不开妈妈

妞妞刚刚一岁时,丽文先生所在的公司在大连办了分公司,公司派丽文先生到大连去担任主管,而妞妞的爷爷奶奶在农村老家也要照看叔叔的一个孩子,无法过来帮忙。丽文每天一个人带着妞妞,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妞妞的姥姥也在老家,距离丽文这里得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并且姥爷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奶奶说把妞妞送到她那里,由她来照顾。现在知道妞妞的爸爸要到外地工作,就更急切地要求丽文把孩子送回去,说她肯定能把孩子照顾好。

丽文当然知道婆婆是个又干净又麻利的人,也很慈爱,在饮食起居方面肯定比她会照顾孩子。但丽文却谢绝了,她要自己带孩子。

丽文当时就在附近找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太太,白天丽文上班时把孩子送到老太太家去,丽文晚上下班了再接妞妞回家,一天就接送两趟。

但丽文并不能因此稍有轻松。虽然妞妞不大,但是家务活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先生在家的时候,两个人尚且忙得团团转;现在丽文一个人既要看护妞妞,还有一大堆的家务活等着她,丽文感觉自己一天不停地在转。

妞妞刚学会走路,正是最累人的时候,跌跌撞撞地到处走,一会儿都不安分,又对一切充满好奇,什么都想动一动。丽文的眼睛一刻都不能离开妞妞,在哪里干活时,必须把妞妞带到哪儿。

晚上丽文下班把妞妞接回来就赶紧做饭,可妞妞偏要玩,丽文想办法哄着妞妞不要动;打扫家里时,就把妞妞放在学步车里;洗衣服时先把妞妞放在学步车里,用布条扎起来,手里还要握个玩具,趁妞妞对那“新环境”还有点新鲜,丽文赶快把衣服较脏的部分在脸盆里用手先揉搓一下。但妞妞并不愿受丽文的摆布,丽文要洗衣服,妞妞拒绝了递到手中的玩具,哼哼唧唧地就不让丽文动一下;丽文急着赶快吃完饭上班,妞妞却把饭撒了一身,需要重新换衣服……丽文忙得从早到晚没有休息的时间,真是觉得需要像孙悟空那样长出三头六臂来才能应付。丽文笑着说,家里每天乱得自己都不想去看。

丽文以前一直不太会干家务活,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娇生惯养;结婚后又遇个勤快先生,家里的活儿差不多都让他干了。这一下子独自一人又忙孩子又忙家务,还要上班,实在是太累了。丽文哄着妞妞睡觉,自己都能睡着。有一次累得差点晕倒,大夫说,血压过低,应该休息几天了,可丽文哪有时间啊。

婆婆再次捎话来,要丽文把孩子送回去;在太原的姐姐让丽文把妞妞送到她那里,姐姐工作不太忙又做事麻利,自己的孩子开始上学,有时间照顾妞妞。丽文知道她们都很会照顾孩子,但她还是决定自己带,对亲人的好意都谢绝了。

丽文能这样坚持,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婆婆没上过学,她这方面知识肯定不充分,尤其老人带孩子容易溺爱孩子;要是在这里差了一步,以后不知要差多少步。二是考虑孩子的感情,丽文觉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别人再疼他,孩子也需要天天看到妈妈,在孩子的情感需求上,没有人可以取代妈妈的角色。

丽文说周围不少人都把孩子送给住在外地的老人看,一两个月回去看孩子一次。老人们都说孩子小不懂事,哭上几天就不想妈妈了,习惯了就好了。丽文认为事情不这么简单,这一点从妞妞当时突然看不到爸爸的惶惑上就能感觉到。

妞妞虽然不会说,但从女儿的一些表现和偶然的一些词语表达,丽文能感觉出妞妞小小的心一定是因为长时间看不到爸爸而难过。如果妞妞再突然看不到妈妈,而妞妞和奶奶、姨妈又不太熟悉,真难以想象那样的话,孩子会有多么痛苦。同时丽文也考虑,如果现在狠心把妞妞送给奶奶或姨妈,过几年后丽文把妞妞接回来,孩子不知又要有多长一段时间的情感失落。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本杰明

斯巴克认为,儿童出生数月后,开始热爱和信赖经常照看自己的人,把这个人看成是自身安全的可靠保障。即使仅仅半岁的婴儿,也会因为照顾自己的人突然离去,而丧失对其他人还有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没有笑脸,也没有食欲,精神上会受到严重的压抑。等到儿童长大成人后,他的处世乐观还是悲观,待人热情还是冷漠,为人信任还是多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幼儿时主要负责照看他们的那个人的态度。

即使这些顾虑都不存在,单为了亲眼见证孩子一天天的成长,丽文也要自己带孩子。在这个问题上丽文几乎没犹豫过。

妞妞爸爸到大连半年后,丽文从单位办了留职停薪,开始了和先生一起走南闯北的日子。好几年稳定不下来,工作一直也很忙累。但他们始终把妞妞带在身边,没让孩子离开一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