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想让孩子常打架,你就去打骂孩子(2)

好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晨曦


丽文说,之后再连一句批评的话都没说,也没再给妞妞讲道理。妞妞此后再没提起过要喝那种饮料;而且,凡是丽文态度肯定地说不买的东西,妞妞就不再坚持,非常听话。看来丽文确实做得很成功。

你看,小孩子其实很简单,哪里用得着去打骂呢,每次小冲突都是孩子的一个学习机会。家长耐心而真诚地去解决一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此后一系列的问题。

儿童身上屡屡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背后一定有家长教育方式的问题。打骂是家长们最常用且运用得最得心应手的一种方式,可它也是最没有效,最具有破坏性的一种。我们把父母比做是一个轴线,孩子就是围绕轴线拖动的一条曲线。这个孩子经常被父母打骂,他的人格就受到影响。如果生活非常和睦,给孩子的影响是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友好,又充满着爱心,他感悟到的是人间充满了爱,他会用这种爱心、责任心去对待别人。到幼儿园,对待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他到了上学,对待同学、对待学校的老师;到社会上,对待别人。家长从小打骂孩子,孩子可能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别人。

家长们,不要再打骂孩子了,你今天打骂孩子,明天孩子可能同样对待他人、对待自己的亲人……

一种可怕的习惯

家长打骂孩子也可以形成一种习惯,一旦形成了,也不好改。一位母亲来找我咨询。她的儿子比较淘气,她就经常打孩子。她对我说,每次打完孩子自己都非常后悔,但自己脾气不好,一遇到孩子惹她生气,就控制不了。我在做了一些相关疏导后,说了几句比较刺激这位家长的话:你可以非常诚实地在内心想一下,单位领导惹你生气时,你会去骂领导吗?你的爸爸妈妈让你不高兴时,你会动手去打吗?你的同事或朋友说了几句话惹你不高兴,你会出手打人吗?

其实,人在做出一个行为时,往往瞬间就能把后果判断出来。家长如果说在孩子面前忍不住脾气,因为你心里早已清楚,你打孩子一顿,既能解气,他还不会把你怎样。你在孩子面前是权威,是主人;你不用担心打人的后果,所以你就总是“忍不住”。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所体会到的东西,或好或坏,都会给儿童留下终身的印象和一生影响。喜欢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家长多半在自己童年时代也遭受了不少的家庭暴力吧。一个孩子从小挨打受骂,虽然他本人就是家庭暴力教育的受害者,可他长大后多半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而顾及不到孩子的感受。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孩子,是不会爱,缺少爱的能力。常听有人这样说,我脾气不好,遗传了父母的脾气,仿佛这“脾气”是娘胎里带来的。事实上“脾气”不是来自血脉的生物遗传,是来自生活体验的心理传递。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大声叱责是人们相互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征。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用大声叱责(家庭中还有拳头)教育出来的孩子,失去了感觉别人最细腻的感情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他非常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时会出现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现——残忍。

我认识这样一位女士,她的工作事业、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很出色,却经常在家里打骂孩子。有一次和她聊天,谈到父亲时,这位家长历数父亲的不是,说自己小时候,父亲就经常打她。她觉得父亲当年打她的那些理由一个都站不住脚,对父亲的行为充满蔑视,甚至有一种仇恨感。聊到孩子时,她又历数孩子的不争气,讲了一串孩子该打的事例。我就表示她对孩子的态度是来源于她父亲的粗暴时,这位女士对此断然否定,说她和父亲不一样,她父亲打她没有道理,而她打儿子都是有理由的。

打骂孩子的妈妈,几乎都这样说,孩子实在太让人生气了,能不打吗?

家长此时打骂孩子也许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大隐患,创痕会伴随孩子一生。经常挨打的孩子,他的身心两方面都会受到损害。他从家长那里感受到的是屈辱,体会的是自卑,学到的是粗暴,激起的是逆反。打骂的方式绝不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只能让人的心理扭曲。一个心理残疾的人,远比一个生理残疾的人更糟糕,而且多一层可怕。媒体上曾报道过这样一件可怕的事情,2008年奥地利曝出一件让整个国家蒙羞,让全世界震惊的事件,一位叫约瑟夫的男子,在地下室囚禁他的女儿长达二十四年,并对女儿实施性迫害,致使女儿生下七个孩子。当代社会为什么还存在这样的“超级野人”?而这个叫约瑟夫的男子在童年时,经常遭受来自母亲的暴力和虐待。这是个极端的例子,很典型地说明,畸形的家庭教育会给一个人带来怎样的恶果。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也指出,儿童的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后所经历的对待造成的。童年时代的每一种体验都可以在生命中留下痕迹,孩子没有“小事”,每件小事都是深刻地影响着他成长的大事。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要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做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