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想吃饭好,就不能破坏胃口(5)

好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晨曦


饿两天真的没什么

我有一个同事莎莎,在她女儿很小的时候,她总是一脸焦虑地当着同事们抱怨说孩子不好好吃饭,糟糕的是,她总是当着女儿说。我多次提醒莎莎不要这样说,即使想说,也要背着孩子,别让孩子听到了。但莎莎一直不在意,或者是形成了习惯,总不自觉地当着女儿的面唠叨。莎莎的孩子现在已十二三岁了,胃口一直不好,还是那样瘦弱。这就是家长的一种语言暗示,这种暗示从小就灌输在孩子的脑海里,她只会越来越没有食欲,因为她从小就有了一种意识,我不好好吃饭,生下来就这样。

好朋友蕊馨说自己的儿子小时候原本是喜欢吃鸡肉的,但她丈夫不喜欢吃鸡肉。后来蕊馨炖了鸡肉,孩子正要吃时,爸爸很不高兴地无意中就说“怎么是鸡肉啊”,言外之意是“鸡肉不能吃”。孩子在爸爸的口气中捕捉到了父亲对鸡肉的排斥和反感,感觉到父亲的口气是说“那东西挺难吃的”,那孩子就随同爸爸的做法,以后就再也不肯吃鸡肉了。

可见,当孩子表现出不爱吃饭或不爱吃某种东西时,家长千万不要说出自己的偏好,更不要为此事教训孩子,也不要急于找替代品。家长能做的就是装做不知道,该让孩子吃什么,就把什么东西拿来;甚至要找机会故意用语言来暗示他很喜欢吃这个。比如有的小女孩不爱喝豆浆,可以当着同事的面或者家人的面说,我们的宝宝从来不挑食,和妈妈一样喜欢喝豆浆,女儿看着很多人都喜欢喝豆浆,味道肯定不错的,也就一口气可以喝下一大杯。

妞妞五岁时,丽文假期带她去二叔家,有一次吃饭时,发现自己崇拜的小康哥哥一点羊肉也不吃,还说羊肉味道很不好闻,妞妞也变得不吃羊肉了。妞妞和妈妈回到自己家后,妈妈做了羊肉馅饺子妞妞就不吃了。丽文知道了原因后也没有多管她,和她也没说什么,假装没注意这个问题,毫不在意地还是会做羊肉的菜。后来丽文每次做饺子妞妞在吃之前总要问是什么肉,丽文一说是羊肉的,妞妞的表情就会学着小康的样子,很发愁吃羊肉,压根就不吃了。丽文知道妞妞爱吃肉炒青菜,就在炒菜的时候,有意用羊肉炒。妞妞在吃饭的时候,不去问只是觉得菜很香,一会儿就吃完了。等妞妞吃完后,丽文才故意对老公说:“今天家里没有妞妞爱吃的猪肉了,只有羊肉了,用羊肉炒的菜好吃吗?”老公说:“很好吃的,感觉比猪肉的还好吃。”妞妞听妈妈这样说有些不愿意,但是也没有觉得菜难吃,而且肉已经进肚里了,没办法,只好接受了。

周末的时候,丽文决定在家做“涮羊肉”,就买了羊肉还有各种妞妞爱吃的菜,晚上和老公开始先吃,等到满屋飘香时,爸爸朝妞妞的房间大声说,好香的羊肉啊,谁要是不吃啊,谁就是小傻瓜啦;妞妞其实也爱吃“涮羊肉”,禁不住诱惑,终于乐颠颠地跑出来开始大吃羊肉了。

还要提醒各位妈妈注意的是,尽量少让孩子吃零食,尤其是六岁以下的儿童,最好不要吃。孩子饭量本来小,吃些零食往往就饱了,等到了吃饭的时间,孩子上了饭桌自然没食欲。

除此之外,家庭气氛是否轻松,父母关系是否和睦,也影响孩子的胃口;此外,儿童也有天生的妒忌心,如果发现自己和兄弟姐妹或其他周围的孩子,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受到其他消极情绪影响,也会出现厌食症状。做父母的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些留心。

丽文说有个朋友给她打电话诉苦,说她的孩子不爱吃饭,就给婆婆打电话要招法,而她婆婆却说“饿他两天就行了”。这下把朋友给气坏了,说这个婆婆太狠心了。丽文笑着说,说如果你要问我,我也是这句话,不信饿他两天试试看!

当然,不一定真要去饿孩子,但这句话传达的洒脱的理念,的确是个法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