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于孩子来说,看电视就像是慢性麻醉(3)

好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晨曦


孩子在上学前就习惯了围着电视转,父母也没有培养孩子发展出其他兴趣;等上学后家长突然开始限制孩子看电视,孩子会非常不适应。因为孩子的习惯突然被管制,他的享受突然间变成错误;他本来每天活得自由自在,大人突然要求他要按照大人的要求“努力”,孩子在不情愿下也无从去寻找被要求的东西。无论孩子表面如何和家长顶撞,孩子内心其实是很为此痛苦的。

一位妈妈说,她的那个孩子,才不会为这件事痛苦呢。孩子总是找借口从自己学习的屋子里跑出来,然后找各种借口在电视机前多呆几分钟,哪怕是一秒。一会儿来倒杯水,一会儿又去冰箱拿瓶饮料,又去取个苹果,慢慢地削皮。好容易削完了,让他回屋里吃,他就不情愿地小声嘀咕,慢吞吞地站起来,还做着鬼脸倒退着回他的屋,就为了多看一眼电视。他哪里痛苦啊,多看一眼电视他乐死了。

这位家长只是表面化地看问题,她不知道孩子倒退着回屋时,其实内心是多么痛苦;家长更不知道这痛苦是如何来的,也不想探究如何帮助孩子解决这个痛苦。这真是让人感到遗憾。

家长为什么不可以改变一下方法,以策略来攻孩子的心呢?有一次和大学的挚友网上聊天。她说女儿每天回来就是看电视,心里就生气。那天晚上九点多了,女儿还是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剧,她想发火,可是想起我说过的,不要强制孩子,她就把遥控器递到女儿手里,淡淡地笑着对孩子说:妈妈不看了,你要是不看了,就把电视关了。说完她就离开客厅。女儿看看妈妈很真诚的样子,一瞬间有点吃惊,但马上很高兴地说“好的”,随手接过遥控器——这以前可是妈妈和女儿争执的东西。

当她刚进卧室时还有些担心,令她没想到的是不到十分钟,就听到女儿把电视机关了。女儿还从卧室门探进头来,看到妈妈正捧着杂志在读,相信妈妈没生她的气,就调皮而愉快地说:“妈,我要好好地学英语了。”

这位朋友说,以前总是因为看电视的事批评抱怨孩子,没想到自己稍一改变态度和方法,孩子也有相应变化。看来是自己以前用错了方法。

妈妈们,请相信孩子是一株禾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对孩子是最有好处的!

家长要用行动说话

家长在强制孩子不要看电视的时候,自己又是怎样做的呢?

令人感到最糟糕的情况是,有的家长自己整天在客厅里看电视,孩子放学回来就想看一会儿,却遭到训斥;有的是孩子做完作业看看喜欢的节目,家长就责备孩子,理由是:大人有自由看电视,小孩子现在要好好学习,不能看电视!家长这些理由听起来没错是为了孩子好,孩子也无法反驳,但这种说法造成的效果非常不好。家长实际上是在告诉孩子:电视是一项特权享受,只有大人们有资格享受了,作为学生的孩子还没有资格,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获得这样的资格。

可对于孩子来说,他觉得大人比他高一等,意识到了大人的特殊和强权,内心产生了“学习”和“享乐”是对立的概念。孩子知道应该去学习,可是内心里就是想去看,想知道电视到底在演什么,只有大人才能看。这种矛盾会让孩子不舒服,这种矛盾和不舒服感如果经常刺激他,就会慢慢激化起孩子对看电视更加渴望和对学习的更加厌烦。

家长的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要尽可能减少环境中对孩子的诱惑,而不是劝说孩子去抵抗诱惑。在孩子很想看的时候就让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觉得有负疚感;但平时家里要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己在看电视上必须做到节制,以身作则,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而不是用语言命令或者辱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也就是这个理。

生活中,家长和孩子都不要形成这种“老鹰抓小鸡”的关系。不要让孩子为了假装做听话的孩子或害怕家长才不看电视,要培养他的理性和上进心,让少看电视成为孩子自觉自愿的选择。

妞妞上大学后,我有一次问妞妞,是否感觉家长对你看电视有过限制。

妞妞说没有啊,老爸老妈从来不管我呀。妞妞的记忆中甚至尽是爸爸妈妈的“纵容”。除了不说什么,妞妞说还经常是老妈和老爸陪她一起看动画片,比如《樱桃小丸子》、《米老鼠和唐老鸭》、《机器猫》、《灌篮高手》等,很多动画片都是一家人一起看,一起讨论。

我又问妞妞是怎么做到有节制地看电视的,妞妞说不知道,好像没有有意识地约束过自己。妞妞又想想说,觉得看电视也挺好,不过一直有一种感觉,觉得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在那上面。看电视还不如看小说有意思,有时间的话,她宁可读一本小说或杂志。

我觉得,另一个好的方法就是从幼儿期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孩子从小喜欢上阅读,有了这种爱好,他的智力就会发育得更好,孩子会更容易发现别的有兴趣的事情;同时孩子的思想更成熟更理性,他自己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会舍得让电视浪费自己的时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