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静”并不是好习惯(3)

好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晨曦


孩子们在这里感到了快乐,享受着这里的一切。每个孩子放学后都不想离开,第二天早晨又想早早到校。它招收的学生都很平常,甚至有些是身体有残疾或被别的学校开除的,但学生们经历过这样的小学教育后,最后都各个成才……

城市的“天簌之音”

我楼下邻居的儿子要参加高考,不巧的是,隔壁家的女儿每天都在学习拉二胡。这个邻居为了高考的儿子,很是注意周围的环境。只要小女孩的二胡声一响,这个家长就会开始敲隔壁家的门。楼上正好也有孩子在学习拉小提琴,他们就开始楼上楼下的跑着去敲邻居家的门说自己家孩子要高考,保持一下安静。每家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功课,也都体谅他们家高考孩子父母的心情,也只好让自己家的孩子在周末上午,他们家的孩子不在家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才开始练习。

这样楼上楼下的家长们都和自己的孩子为了这一家的高考生忍耐了两个月,邻居们碰在一起也都是各有怨言,也没有办法。“可怜天下父母心”,做家长的都能理解。其实这个家长每天去别人家里敲门或者告诉邻居们自己的孩子要高考,也是在给自己的孩子压力和不断地提醒孩子这里有噪音那里有噪音。整天竖起耳朵搜索噪音,又怎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呢?

后来,我听说这个男孩没有考上任何一所大学。

家长们要知道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孩子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感打扰的孩子,他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而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

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每一种理想的生长条件。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为他提供了能随身携带的好环境。

带着这样的想法来看“噪音”,它们就不再是噪音——邻居家里传来的电视声、弹琴声、路上的汽车行驶声和喇叭声,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它们是城市天籁,我们实在没有必要被这些声音困扰。

妞妞高考前几个月,在距离丽文家只有二三十米处,要建一个新商场。大型车辆白天不能进市区,晚上才可以行驶。所以每到晚上十一二点,外面就开始传来大卡车的轰鸣声,钢筋石块的装卸声,工人们操作时的叫喊声,一直得持续到凌晨四点左右。和丽文同一个社区有好几个孩子高考,他们的家长去找过工地负责人,但没什么结果。施工单位只是不断地在居民楼里张贴道歉告示,希望居民们谅解。

丽文和先生心里也有些着急,但想想施工单位有他们的难处,觉得去找他们也没什么效果。家里人所能做的,就是避免提醒这种噪音,而不是去抱怨。丽文在妞妞面前从没提到一句关于工地噪音的话。丽文观察妞妞每天心态平和,猜测妞妞可能压根就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家里人也假装什么事都没有,丝毫没有流露出对噪音的焦虑。

出乎意料的是,那一阶段妞妞的睡眠也很好,这可能也得益于她从小养成的睡觉不怕吵的习惯。高考结束后,丽文才问妞妞这段时间睡觉是否受到外面工地噪音的打扰。妞妞这才知道附近要建商场,她说这些天有时候感觉到外面噪音很大,但根本就没顾上也没在意,没发现它有这么吵。

因此,我觉得,家长应该给孩子积极的影响,让孩子学会和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而不是处处苛刻别人,处处想改变环境适应自己的睡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