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比尔·盖茨:从软件程序员起步(2)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创富经 作者:朱仰晴


盖茨离开哈佛之后,先与艾伦一起为罗伯茨的公司进行软件研发,虽然此时二人早已有了创业的念头,但他们还是要像一只凶猛的狮子等待猎物靠近点一样,耐心地等到 BASIC语言被广大用户所接受,那时他们就羽翼丰满,可以脱离罗伯茨的巢穴了,在此之前他们不会轻举妄动。

两个月后,盖茨和艾伦已经迫不及待,在成功为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编写程序后,他们联手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微软。

“微软”公司的名称来源于在与密特斯公司签约准备合同文本时,盖茨无意识中看见有这样一句话:“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为做微型软件(MicroSoft)而工作”。盖茨脑海里灵光一闪,觉得“微软”这个名字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个名号让比尔·盖茨非常得意,就好像自己终于实现了当年那个7岁小男孩的魔盒之梦一样,比尔·盖茨在微软公司成立时刚好20岁。

微软公司诞生于1975年,但当时的微软公司与罗伯茨所拥有的 MITS公司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或者也可以说微软是“寄生”于 MITS之上的。

1975年7月下旬,盖茨与罗伯茨签署了一项为期10年的协议,协议允许罗伯茨的MITS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和转让BASIC语言及源代码,也包括第三方。按照协议上的规定,盖茨从中最多可以获得18万美元的利润。罗伯茨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更广泛的推广,还特意开展了全国范围内声势浩大的宣传,很快,他的生意就如火如荼。借助风靡全球的“阿尔塔”,BASIC语言也被广泛推广开来。

艾伦为了能和盖茨更好地经营微软公司,提前6个月从华盛顿大学毕业,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新成立的微软公司上。艾伦是一个非常喜欢技术的人,他全力专注于微软新技术的研发和新理念的形成。而盖茨则一人包揽了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的全部角色,微软的两位最初的创始人配合得非常默契。

BASIC语言借助“阿尔塔”的风行而渐渐被广泛推广开来;同时,微软又赢得了GE和NCE这两个大客户,而盖茨又从MITS拿到了18万美元的版权费,这样新成立的微软既有了客户又有了一定的资金,盖茨和艾伦便想要脱离罗伯茨的MITS自己放手大干一场。

终于,时机到来了。MITS公司于1976年底出现内部动摇,到了1977年,罗伯茨将MITS卖给了Perterc公司。而Perterc要把软件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这个争端最后被诉诸仲裁。盖茨得到了父亲及其律师朋友的大力协助,最终盖茨赢了,微软公司彻底脱离了MITS公司。

解决了与MITS关系后,盖茨和艾伦开足马力,开始建立自己的事业, Micro-Soft向所有申请人颁发其语言的许可证。从此,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广为人知,这是盖茨为取得事业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2.“跳棋计划”:助推微软崛起

在微软的成长过程中,IBM公司可谓功不可没,它与微软合作,间接推动了微软的崛起。

1980年8月的一天,几位西装革履、自称IBM公司主管的人在微软公司的大门口问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嘿,年轻人,我们是IBM公司的主管,请问比尔·盖茨的办公室在这里吗?”

“好的,当然没问题了,跟我来吧!”小伙子恭恭敬敬地带着几位主管来到盖茨的办公室,但办公室里却空无一人。令IBM公司主管们感到惊讶的是:小伙子先安排他们坐到宾客位上后,自己则不慌不忙地坐到了办公桌后面的椅子上。客人们恍然大悟:原来眼前这个长着一张娃娃脸、不修边幅的小伙子就是已小有名气的微软公司的董事长—比尔·盖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