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沃伦·巴菲特:100美元创立合伙公司(3)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创富经 作者:朱仰晴


3.退隐股市

在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名言中,非常著名的成功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

尽管巴菲特的投资事业一路高歌猛进、如日中天,但他始终不忘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巴菲特总在市场最亢奋、投资人最贪婪的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激流勇退。

1966年春天,美国华尔街股市牛气冲天,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股市的投机之风越来越疯狂,人们都在股票交易所里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争相购买股票,似乎他们认为现在投入一点小小的本金,很快便会 获益丰厚。

之后的两年,巴菲特凭借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英明的决断,使得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这时巴菲特掌管的资金已经上升到了1亿零400万美元,其 中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就有2500万美元。

1968年,美国的政治陷入动荡不安之中,然而5月,股市却一片凯歌。对于大部分资金持有者来说,这是一个争先恐后的年月。电子类股票、科技类股票突飞猛涨,随着投资者们对短期利益的追逐,股指也不断创出新高,在投资者“恐惧”和“贪婪”这两种情绪中,后者占了上风,在乐观的预期下,他们对再高的股价都不害怕,把套牢的恐惧忘得精光,始终相信还有上涨的空间。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证券交易所里“大屏幕”的一日平均成交量竟然达到了1300万股,比1967年的纪录还要多30%。股票交易所工作人员被大量的买卖单据忙得喘不过气,这在股票交易历史上实属罕见。当时 ,有个基金经理人曾宣称,单从每周每小时股价做出研究是不够的,证券更应该以分钟间隔来进行研究。

然而此时,有一个人却如坐针毡,坐立不安,这个人就是巴菲特。随着巴菲特基金规模的扩大,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他手里拥有大量现金可进行投资,然而可做的交易却越来越少,这让他越来越感到不安。

他在办公室里焦急地走来走去,大脑在不停地思考。突然,他停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墙上那个镜框,镜框里装的是一张报纸,那是1929年经济大萧条来临时的剪报,他特意剪裁下来挂在墙上,想让它时刻提醒自己要进行理性投资。此时的股神双眉皱起陷入了凝思,他想起了儿时父亲在股市的遭遇而导致全家挨饿的日子,也想起了恩师格雷厄姆的谆谆教诲。

正如巴菲特那句名言所说:“当别人恐惧时,你要变得贪婪;而当别人贪婪时,你要有几分恐惧。”在这之前,一直是别人在恐惧,而巴菲特则在贪婪地增加自己的财富。面对现状,他说:“现如今, 华尔街股市牛气冲天,周围的人都变得很贪婪,这着实让我感到恐惧,虽然我的股票一直在那里飞速地上涨,但我却很难再找到符合我所选购标准的廉价股票了。或许,在实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为了保 住我和众多合伙人的共同利益,我只有唯一的一个选择,就是隐退股市,解散合伙公司。”一想到解散合伙公司,巴菲特不禁心里一阵酸楚,毕竟这是他一手经营起来的合伙公司,他怎么舍得解散呢.

然而,巴菲特更不愿意看到积累了这么多年的财富就因为一时的疏忽而毁于一旦。巴菲特深知,股票的价格是应该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非投机的基础之上,因此,即便是眼看着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那 些投机家们带来了一笔笔的横财,巴菲特也稳坐泰山不为所动。尽管只要追逐市场,不动任何脑筋就会变得越来越富有,但是巴菲特永远是一个真正的“投资者”,他不屑于做投机家们所做的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