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培养读书的兴趣,享受读书的快乐(1)

你在为谁学习 作者:李明军


一、草鞋与皮鞋的故事

大哥:

最近一段时间,我不断听到一些关于读书有用还是无用的辩论,这使像我这样对未来还充满着幻想的高中生开始感到迷惘?

“念也考不上,考上也供不起,供的起也找不着工作”,这是最近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一家报纸报道说,湖南省的一个村子有4名大学毕业生,其中3名找不到工作。回忆起刚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风光,有人后悔了:“读太多书没用,初中就够了,关键是要能赚钱。”

之所以说读书没“用”,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学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我看了一则报道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已经超过1400万,即使是得到录用通知的人,多半心情也不会太好。近日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已签约的应届毕业生中,%的人月薪在1500元以下。“大学生应该定位为普通劳动者。”一位教育部负责人这样说。但是一名农民13年的收入,才能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用那么大的代价去培养一名普通劳动者,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我们班里有不少同学在讨论“读书是个亏本的买卖”这个在社会上流传的话题。如今上大学被当作一种“买卖”了,作为交易双方的高校与学生家长,当然都希望收益高于成本。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工资微薄,投入和产出就会极度不匹配。企业投入高、产出低意味着亏损乃至破产,国企亏损常常由政府免税乃至由财政冲销不良资产,而大学生父母们则“亏”不起。

2005年11月9日“新华网”报道,河北省的一些地方,初中辍学率竟达到近90%,“新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已经抬头。12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江西省鄱阳县的几名女生在“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放弃学业外出打工。“读了书也是为了出去打工,还不如现在早点出去找工作”是她们放弃学业的理由。

在有的地方,高中学生辍学和放弃高考的已经超过了10%。我听年纪大的人讲过1970年代前后产生的“读书无用论”,如今的“新读书无用论”似乎与那次有所不同。以前的“读书无用论”主要是指知识受到猛烈批判,社会上出现学生不愿上学,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思潮。自改革开放以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改变命运”已经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如今认为“读书无用”的人也并没有对知识持强烈排弃的态度。“不读书是等着穷,上大学就是立刻穷”,这似乎是很多农村家长的心声。这样的想法对中学生影响很大。我们班里已经开始有很多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了,他们将读书说成是混日子。他们认为:我高中毕业就行了,成绩好坏无所谓。考取大学有什么用,不是很多找不到工作吗,就是找到了不是才千把块吗,我混个高中文凭就行了,学什么习啊!不如干脆不学,玩个痛快!很多大老板小学都没有毕业呢!

大哥,我认为这样的想法很危险,但是又感觉到其中有一定的道理。你说我应该怎么办呢?

李建

2004年10月28日

李建:

你好!

你在来信中提到了读书的用处问题,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剧,读书无用论开始影响一些中学生,这其中实际上存在着一种误解,就业的压力并不能说明读书的无用,实际的情况是,越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时候,知识和能力越是显示出作用,读好书的人才能脱颖而出,在职场上游刃有余。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谁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谁就拥有了走向人生的通行证。”这句话很有道理。

穿草鞋还是穿皮鞋

在古人看来,读书可以安身立命,可以修身养性,使人做高尚的人,所以有哲人说:“一日不读书便觉满身污垢。”读书可以治国平天下,读书可以获取天下信息,使读书者做到不出门而能知道天下事。更实际一点,读书可以获取功名,可以获得富贵,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做一番不朽的事业。读书可以滋养精神生命,古代的许多读书人在厌倦官场后退隐田园,以读书自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