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学会感恩(3)

你在为谁学习 作者:李明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对父母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虽然他们不求回报,但是作为子女,却应该知道感恩。最近几天,我在商场里看到不少青年人特别是中学生给自己的父亲准备节日礼物,有的买剃须刀,有的买领带、衬衫,还有的买男士化妆品,虽然礼物很小,虽然中学生买礼物的钱实际上是父母给的零花钱,但是能有这种想法,意识到了父亲的辛苦,感受到了深沉的父爱,有了感恩之心,能有这种行动,已经很让人欣慰了。

中学时候学习的一篇课文朱自清的《背影》我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片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每一次读到这里,我总是忍不住流下眼泪。那种朴素而伟大的父爱,超过了一切言语所能形容的。最近几年,中国人开始注意到从外国传过来的一些节日,我认为其中最有意义的是“母亲节”和“父亲节”。

你在信中提到了“父亲节”的起源。父亲节是由美国的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倡议成立的。多德夫人早年丧母,她有5个弟弟,姐弟6人的生活负担全落到了父亲一个人身上。父亲每天起早贪黑,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自己则过着节衣缩食的俭省日子。多德长大以后,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深感父亲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应该得到表彰。做父亲的也应该像母亲们那样,有一个让全社会向他们表示敬意的节日。

曾创作过《父亲》这首歌的作曲家阎冬林说:“父亲对子女的感情是和母亲有所区别的,是那种埋藏在心里、很深的感情,不像母亲是那种表露在外面的表达方式。其实,子女对父亲的感情就是那种积压的、有点敬畏的,甚至是痛苦的感觉,但绝对都是纯粹的爱。父亲年纪大了,也不会稀罕什么礼物,他们对子女的爱是不图回报的,只要我们过得好,父母就会非常满足。”

我还记得很久前播放的一部电视剧《儿女情长》,主题歌中有一句:“儿女情长,父母恩深。”我每听到这首歌曲,都会被其旋律所打动。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真正无私的,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永远无法报答的。中国古代儒家特别讲求对父母的孝敬,年轻时遵从父母的教诲,积极向上,努力做人,到父母年老了,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更要在精神上给以尊敬,直到父母去世,还要为父母守孝,以表示父母的养育之恩无法报完,而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报答了,所以古人往往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

父爱如山,其坚实而广博使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母爱如海,其温暖无私,淳朴而细腻,教会我们如何去用爱心善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小时候,父母之爱为我们遮风挡雨,撑起一片爱的蓝天。长大后,父母更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忙碌奔波。遇到不顺时,父母和风细雨般的劝慰点化,遇到烦恼时,父母耐心的开导指点。父母全心的关爱是简单的,质朴的,又是醇厚的。父母之爱如酒,醇香醉人;父母之爱如水,清澈透明;父母之爱似清泉,清澈甘甜……

不要抱怨父母因工作忙而无视自己的存在,要用感恩的心来看待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点一滴。你要做的实际上很简单,说出你对父母的爱,出门上学的时候记得转身向父母挥挥手,常常与父母聊天,向他们倾诉学习、生活的感受,为他们端上一杯水……这些点滴小事,已经足以让不求回报的父母感动了。

感恩行动计划

回顾我的成长经历史,我深深地感到,要感谢的地方太多了。我出身于农民家庭,在一个落后的小村子里长大,能够通过读书走出山村,走进另一个广阔的精彩的世界,要感谢很多人,感谢社会,感谢父母的养育,感谢老师的教育,感谢同学朋友的鼓励。夜阑人静时,我经常在脑海里一幕幕地回想早年的经历,老师的音容笑貌仍如在目前。有时候我就想,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帮助,我会错过很多机会,我的人生将是另一种情形。在人生的路上,有些机运常常是靠别人成就出来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