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去除欲望,分享喜悦

哈佛学子心灵修养课 作者:公隋


 

人生如同下棋,深谋远虑者获胜。

——巴克斯顿

心灵故事

欲望越少,人生就越幸福。

哈佛的国际事务学教授安东尼·塞奇常常谈起这个真实的故事,用以远离贪婪。

美国一个繁华都市的大商场发生了一起盗窃案,8只金表被盗,商场一共损失16万美元,这在当时是相当庞大的数目。就在案子的侦破过程中,一个外地商人罗森到此地购买货物,因此随身携带4万美金。入住酒店后,他把钱先存放到了酒店的保险柜,然后就外出吃早餐了。

就餐时,罗森先生意外听到了临桌在谈论这桩金表失窃案。因为急着处理自己的事务,他并没有过多在意他们的谈话。中午吃饭时,他又听到临桌在讨论这个案子,他们还说有人用1万美元买了2只金表,转手后可以稳赚3万美元,其他人纷纷显示出羡慕的眼光。虽然罗森先生心存怀疑,“天下那样这么好的事?”但心里还是存有一丝“要是让我遇到该有多好啊!”的想法。

晚饭时罗森先生在酒店的餐厅依旧听到有人在谈论那件事情。饭后回到房间,他忽然接到一个电话:“你对金表有兴趣吗?我看得出你是个做买卖的大商人,老实跟你说,这些手表在本地不好脱手,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卖给你,你可以到附近的珠宝店鉴定手表的品质,怎样?”

罗森先生接到电话后,不禁怦然心动,如果自己买下这些手表,获取的利润肯定比一般生意多很多。于是,他答应与对方会面详谈,结果他如愿以偿地花4万美金买下了他们所盗的8只金表中的3只。

一夜兴奋过后,第二天他从醉梦中逐渐醒来。他拿着金表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却猛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他赶紧将手表带到熟人那里去鉴定。令他瞠目结舌的是,经过鉴定,所有金表都是赝品,总价值不超过2000美元。

这帮骗子落网后,罗森先生总算明白了事情的全部真相。从他开始进酒店存钱,这伙骗子就盯上了他,而骗子们故意安排设计了关于金表的话题。

贪婪使人丧失理智,贪婪使人在诱惑面前迷失方向,失去判断。贪婪不仅可怕也是导致许多人失败的原因。

心灵感悟

事实上,人的贪婪私心,常使人跌倒,他们重重地摔倒在自己恶念的祸害里。

其实我们所拥有的并不少,但因为欲望太多所以自己不满足,甚至有时候妒忌别人拥有的比自己拥有的多,以致心里产生忧愁、怨恨和不平衡。欲望无止境就会导致心理贫穷!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反之,欲望越多,就越容易致祸。的确,古往今来,那么多人欲壑难填,那么多人被贪婪打败。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懂得舍弃、减轻欲望,只有这样才能从贪婪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心里安宁。

在欲望的推动下,人们会加强对客观对象的占有欲。随着欲望或多或少地被满足,人们又会产生新的欲望,又会积极进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欲望是人改造世界、改造自己的根本动力之一,从而也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 

有人说,一个人就像一条欲望的溪流,它流淌的不是溪水,而是人的各种欲望。人类社会则似一个永远不会干涸的欲望海洋,随时随处都可能掀起波涛和巨浪。 

欲望是人类产生、发展、活动的一切动力。世间一切人类的活动,无论是文化、宗教、艺术、教育,还是政治、战争、商业等等,都是人类欲望驱动的结果。 

人是欲望的奴隶,总被欲望控制着。老子在《道德经》中,把这种欲望称之为“道”,称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是主宰一切人类活动的根本。

叔本华说过,欲望如果太过剧烈和强烈,就不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而是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 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来取缔或压制别人的欲望是不合理的,过度推崇与放纵欲望更是愚蠢的。欲望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它也绝不可能像有人声称的是文明发展的唯一动力。

所谓不想、不要,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有“不”的欲望。所谓“清心寡欲”、“无欲”,其实也是另一种欲望。正是“生死根本,欲为第一”,区别的实质在于欲望本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