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沉重

哈佛学子心灵修养课 作者:公隋


 

有两条路可以得到幸福,即消除欲望或增加财富。

——富兰克林

心灵故事

哈佛大学教授时常教导学生尽量学会禁欲。

禁欲,就是禁止欲望膨胀。

有一位修道者,禁欲苦行,准备离开所住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做衣服,然后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衣服脏了要洗时,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下山到村庄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做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迟疑送给他一块布,当做换洗穿的衣服。

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后,发现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修行时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因为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所以他不能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赶不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又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来一只猫。

得到了猫后,他心想:“猫要吃什么呢?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又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野菜。”于是他又向村民讨了一只乳牛,这样那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了。

但是,在山中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发觉自己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找到了一个可怜流浪汉,于是就带着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让流浪汉照顾乳牛。

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向修道者抱怨道:“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妻子,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觉得有道理,不能强迫别人跟他一样过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一直继续下去,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了。其实,欲望永远都不能满足,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

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了,人生就会变得疲惫不堪。每个人都应学会轻载、知足常乐,因为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沉重。

心灵感悟

一种潜藏在心灵深处的人的本能欲望叫自私,它的存在与表现很难被本人所察觉,私欲强的人会不顾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只是一味地幻想满足自己的需要,且心安理得地享受,所以,没有人愿意与自私的人共事,因而他也永远难以取得成功。

从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的角度讲,所谓“私欲”其实就是人的自我满足。因为人是一种生物,凡是生物是有生命的,维持生命就需要供给,最简单的就是吃喝拉撒。人要生存,就必须从自然界猎取食物满足自己的饮食,这就是最初的欲望,也就是私欲的最原始的表现,因此“私欲”的原始动力实际上来源于人的生存需要。 

如果有两个人,他们结为团队,获取食物的力量会更强大。这时,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人自始至终都很团结,获取到食物时都会平均分配,维持着较好的团队关系;另一种情况是两人捕食的时候很团结,但分配时会有一人暗中分给自己多点(这时又会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另一人全然不知情,以为自己和对方得到的一样多,或者明知情但能够接受或忍让,团队关系会维持;二是知道分配不均后两人反目,甚至相互争斗)。这充分说明私欲会导致一些坏的结果。但人的性格、情感都是复杂多样的,面对私欲,有人会斗争,有人学会容忍,有人学会接受,也有人利欲熏心,走上不归路,也有人修身养性,独善其身,不断战胜自己的欲望。 

实际上在动物世界里也是一样,有些动物会为了一块食物相互残杀,但有些动物会一起分享美餐。 

要正确看待私欲,它来源于人满足生存最简单的需要,是人之常情。关键在于怎样把握好自己的欲望,不要让自己被欲望所控制,如果无限制地让私欲膨胀,最终会走向毁灭。

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要想排除私欲杂念,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人生境界,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毕竟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源。然后,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改善外界环境,比如,亲贤人,远小人,结交一些高尚的朋友。

当然,最关键的是改变心态,不能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太重视功名利禄,不能贪图声色犬马。只有摆正心态,才能排除自己的私欲杂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