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当我们想起父亲(2)

父母老了,我们要做的一件事:爸爸,我爱你 作者:张小西


有些事父亲从来不会提起,因为人世间的痛苦与劫难,有些是不能用语言交流的,即便是父子之间。父爱如禅,不便问,不便说,只能悟。

十三岁时我有了继父。我的生父在我七岁那年触电身亡,母亲独自抚养我,吃了好多苦,可我还是想不到母亲会找这样的人,不但比母亲大十四岁,而且还是个半瞎,据说是细菌感染了眼角膜,视力微弱得几乎要贴上人的脸才看得到人。

那是我心情最不好的时候,因为下河里炸鱼不小心被炸去了右手掌,从小热爱绘画的我开始朝母亲怒吼撒气。母亲苦口婆心劝我用左手画画,可是,我却怎么也画不好。我扔了画笔,大哭着对母亲说:“我再不画画了,我连一个简单的线条都画不好!”

母亲放弃了,可继父却不。得知我曾经的梦想是要到上海各地去寻访我喜欢的那些画家们,他便咋舌:“乖乖,那些可都是大人物呢,孩子你要是随便让他们教几招,一辈子估计就不愁吃穿了!”

继父靠在按摩所给人按摩为生,收入不多,可他却总是乐呵呵的,每个星期都去买一次彩票,每次只买一张,天天都盼着中大奖,我对他的梦想总是嗤之以鼻。

一个太阳很大的日子,继父忽然从外面踉跄地进屋,高喊着:“我中奖了!我中奖了!一万块钱啊!”母亲接过彩票,看了又看,接着,他们开始商量领了奖金后干什么。继父竟提出带我去拜访那些画家。母亲迟疑着说:“你的眼睛……”他摆摆手:“下次还有机会。”

就这样,继父带我去了上海,上海的那位画家看了我以前的画作,鼓励我用左手继续画,一定能画出名堂。他给我讲许多著名肢残的画家的故事,我的信心回来了。

那一年,我的画作在全国得了奖。收到奖状的那天晚上,我忽然听到白天本来兴高采烈的母亲呜咽着和继父在房中说什么:“那可是你攒了半辈子给眼睛做手术的钱啊,我说你怎么那次突然说存折要让你保管了呢……”只听继父歉意地说:“我是怕你舍不得,所以就说是我中奖了,偷偷取了钱……我只想让孩子打起精神,他就会去学习了……”

门外的我听得泪流满面。

第二天,我给继父画了张肖像,画中的继父,那双眼睛如此明亮。

爱的感悟

镶满钻石的宝盒不一定装着稀世珍宝,锈蚀的破烂木箱不一定就装着污秽废物,人亦如此,外表只是灵魂的附属品而已,盒子真的重要吗?

3.老徐是我男朋友

世界上最爱你的那个男人,已经娶了你母亲,但他还是会陪你走好远好远,只因他不舍得你孤单……

据说,老徐见到我的第一眼,只是失望地说了一句话:“这个丫头,怎么长得这样丑?”

那时候,我也的确长得很丑。母亲后来都说,她当时也挺失望的。何况是老徐,他那么盼望有一个自己的儿子,高大、英俊,长得像他。他盼望在部队的闲暇时光里,能眉飞色舞地和战友们说起他的胖小子。可是,我只是个丫头,还是个丑丫头,这让老徐感觉真窝囊。

我出生后第十天,老徐的假期正好休完了,他去了部队。老徐走的时候,我正在母亲的怀里声嘶力竭地哭,仿佛知晓他的离去。脚步已经迈出了家门的老徐回过头来,从母亲手中接过我,对着我笑笑:“这丫头,还挺懂感情的。”

那是老徐第一次对我笑。我不哭了,安静地躺在老徐的怀里。

老徐以为自己不会牵挂我,可是这一刻,他竟舍不得放下我。

老徐再次见到我,是半年后。老徐想象不到的,半年的时间,他的丑丫头长得白白胖胖了,见到亲近的人,会伸出小手要抱抱了。我喜欢家里的每一个人:母亲、外公、外婆,偏偏不喜欢老徐。当老徐伸出手来抱我时,我会尖锐地哭,拼命地挣扎。

老徐是那么尴尬。他讪笑着对母亲说:“这丫头,真让人扫兴。”那天下午,从不喜欢逛街的老徐去了闹市区,给我买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玩具,完全不顾母亲的唠叨。老徐看着我用胖胖的小手摇着他买的小铃铛,开心地笑起来。

老徐在家陪了我整整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我深深地爱上了老徐。每天睁开眼睛,我就会急着寻找老徐,要他抱,要他亲,要他把我举得高高的,要他趴在地上,做我的马马。

可是老徐不得不再次离开。老徐是军人,服从命令是他的天职。我眼睁睁地看着他背着包离去,在他身后大声地哭,挣扎着要从母亲的怀抱脱离出去,我把手无望地伸向他,他却一直没有回头。

母亲告诉我,从那天起,老徐就有了一个精致的钱夹,钱夹里放着我的照片。每次回来,他都把旧照片取下珍藏起来,在钱夹里贴上我的新照片。

我六岁以前,和老徐一直这样分分合合。只是,分的日子很长,合的日子太短。

老徐转业了,在一家工厂干保安工作,工厂的效益很好。他有了更多的时间陪我慢慢长大。

我上了小学,和院子里漂亮的小男孩同桌。有一天,小朋友们笑话漂亮小男孩是我男朋友,我跑回家问老徐什么是男朋友。老徐愣了愣,然后告诉我:男朋友就是将来你要决定和他过一辈子的人。

我决定了,我不要这个漂亮小男孩做我的男朋友。老徐问为什么,我说:“老爸,如果一定要有男朋友,你做我的男朋友好不好?”母亲听了我的话,大笑不已,眼泪都笑出来了。老徐却走过来,一把抱住我,眼角湿润。他说“好”,答应得很郑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