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茶文化(2)

现代茶经 作者:姬晓安


在唐肃宗至德年间陆羽去杭州时,途径湖州,借宿于妙喜寺,因此有缘与皎然结识。皎然素来嗜茶,不仅写过很多首以茶为题的诗歌,还十分仰慕陆羽的为人。此次二人相识,谈得十分投契,颇有相见恨晚之感,遂成为“缁素忘年之交”。

当时皎然大师已四十多岁,乃杼山妙喜寺住持,有这样的权力、条件让陆羽安下心来潜心研究,陆羽也结束了动荡不安的生活,有了人生的着落。且不说其对陆羽的帮助、指导、交流、切磋,他自己也是茶文化领域的开山鼻祖!

如果说陆羽更多的是一个科学家,他是从茶科学、茶经验、茶业产业角度来著作《茶经》,那么皎然上人则更多地是从文学诗歌,从茶文化的角度研究,并且又以他高深的佛门禅悟亲自体验开启了“佛茶之风”或“佛禅一味”,从而开创了整个中国茶道甚至是世界茶道之先河!他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不但是大唐茶道更是中国茶道、世界茶道的开山之作!

皎然在技之道、饮之道方面也是顶尖高手,可以说与陆羽不相上下(由于身为佛门其对后人的影响力皎然不及陆羽)。但从现存的能反映皎然茶道的茶诗看,由于两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知识结构与努力方向,皎然在“饮茶修道,饮茶即道”方面表现得更加杰出,是他首次把“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本道”完整地、系统地通过茶诗阐述出来,而且向全世界第一次公开打出了“茶道”的概念与定义,在世界茶道史上更具创世之功。由此我们认为中国茶道皇冠上的第一颗明珠应属皎然(如果说是中华茶学、中国茶业自然而然应该是非陆羽莫属),是皎然真正开创了中华茶道之先河,是皎然把佛家的禅定般若的顿悟、道家的羽化修炼、儒家的礼法、淡泊等有机结合融入了“茶道”。特别是其佛道方面的造诣使其饮茶修道、饮茶本道方面远远走在时代的前列……要知道日本最澄和尚805年从中国引入茶种及茶文化,后来用了近800年时间去感悟顿悟才形成了日本相对成熟的茶道。因此,凭此一点他被称为“茶道之祖”、“茶道之父”可谓当之无愧。

3.毛文锡

毛文锡,字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进士,后任后蜀翰林学士,升为内枢密使,加为文思殿大学士,拜为司徒。其后被贬为茂州司马。后蜀向后唐投降,毛文锡随后蜀皇帝王衍一起入后唐,与欧阳炯等人以辞章任职于内庭。著有《花间集》、《茶谱》两部专著。

毛文锡是我国五代历史上茶文化中最重要的人物,《茶谱》面世,标志着自陆羽之后我国茶叶的发展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天地。

唐朝是我国茶叶、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茶经》的出现,为唐朝茶文化树立了不可取代的地位。但与《茶经》相比,《茶谱》记载的内容却是在《茶经》的基础上有很大的突破,是仅次于《茶经》的一部茶文化巨著。

毛文锡以其《茶经》少见的茶事着手,另辟蹊径,单从茶事这方面出发,研究各路茶事之大成,成功地完成了《茶谱》的创作,该书后来逸失,大多内容散记于一些辑本中。这是一部重点讲述唐后期的名茶的产地、产量、品味等,地方涉及唐代后期所有产茶区和著名茶馆、茶人及四十余种唐代贡品茶叶或名优茶叶的专业茶书。

4.“皮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