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七章 风吹草动人下山 久病卧床惦记人

古墓迷符 作者:沈保材


第三十七章 风吹草动人下山 久病卧床惦记人

黄秃子和二狗子盗墓时发现情况不妙,赶紧下山,回到家果然听到了风声很紧的消息。这时候,卧病在床的黄文达十分惦记刘香,于是托付侄子给刘香送一千元钱,侄子回来说,人已经不在了。倩倩来看望黄文达,又引起老伴儿的猜疑。

秋天里进山的人不多,尤其是进风水沟的人很少,这种情况为黄秃子和二狗子按照老谷的指点进行盗挖“王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是他们在东罕山敖道嘎查盗挖古墓失利后,再次进行的一次密谋行动。看好“王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南有辽祖陵,北有大王坟”的真理始终触动着两个人的心。

此时,天刚放亮,整个风水沟静得出奇。他们两个做好了计划,万一今天盗挖成功,东西是不能拿到村子里的,要找一个地方埋到地下,回去的时候,割半车草,别人万一问干啥去了?就说打草去了,口径要保持高度的一致。

他们先把工具藏在一片茂密的树下,然后在“王坟”四周转了几圈。按照老谷的意思,他们必须找到进入地宫的门,盲目乱挖是徒劳的,像上次毛三和二狗子,挖到石头的地方就没办法了,那只能是白费力气。

老谷曾说,古墓往往有一种假象,像是古墓的地方不一定是古墓,真正的古墓也许就在旁边一个地方呢,这也是防止后人盗挖的一种办法。许多盗墓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开的古墓往往是空空的,什么东西都没有,而近在咫尺的真正古墓却完好无损。这就是古人的英明之处。

黄秃子和二狗子四下张望了半天,也看不出“王坟”周边有什么特别之处,这让二狗子想起了契丹人的神秘,不仅这个民族在历史舞台上神秘消失,就连他们的坟墓也如此神秘,就像契丹人留下的文字一样,如同“天书”让后人无法解开这个谜。

据传,1922年6月,一位名叫克尔文的比利时传教士,来到中国北方辽文化的发祥地,他在一座被盗掘一空的古墓中,发现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满了奇怪的类似文字的符号。当时,没有人能识别这些犹如天书的符号。克尔文把这些符号公诸于世后,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些“天书”究竟来自何方,它们又给世人传达了怎样的信息?这些疑问一直是一个谜。后来据考证,这是一座契丹人的墓葬。有人猜测,那些符号会不会是契丹文字呢?众所周知,契丹人建立辽国后确实曾经创造契丹文字,然而,契丹文字早在几百年前就失传了,后人见都没有见过。专家们断言:“天书”无疑就是早已被岁月掩埋的契丹文字!由此,一个消失已久的契丹帝国,一段沉寂千年的历史,再次在中国大地上掀起波澜……

眼下,甚至一个文字的碎片也找不到,更甭说古墓的真正位置了。二狗子显然要比黄秃子掌握的历史知识多一些,在他看来,要想找到“王坟”的真正地宫,不是靠乱挖、盲目的挖,而是要靠文化。

黄秃子期待的眼神一刻也不离开二狗子身上,他跟在二狗子身后,恨不得二狗子一下子就找到了“文化”。

该吃点儿东西了。

昨天夜里在房框子折腾了半宿,既胆战心惊,又备感疲劳,到现在还没有摆脱“鬼摆宴”的烦扰。“鬼摆宴”到底是怎么一种现象,两个人始终也解不开这个谜。这种现象如同“鬼打墙”一样,令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最属奇怪的是,二狗子发现了10年前在场院里发现的那个“怪人”,难道是时光倒流,鬼魅现身?还是……两个人越琢磨越觉得扑朔迷离。

两个人坐下来,吃了一些随身带来的食物。吃完后,又分别点了烟,边抽边分析。

正当两个人对“王坟”的方位进行猜测的时候,山下突然传来了汽车的声音。两个人迅速向山上逃离,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地爬到了山顶的乱石后面。躲在这里是最保险的,因为从这里向山下看,山下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而山下的人却很难发现上面的人。

这时候,只见一辆越野汽车照直奔“王坟”的地方去了。停车后,下来三个人,在“王坟”附近转了转,好像也在找什么,找了半天,似乎什么也没找到,接着就上了汽车,汽车并没有直接开走,大约过了10分钟后,汽车才启动下山,直到看着汽车一溜烟儿出了风水沟门,黄秃子和二狗子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好,我们被盯上了。”二狗子说。

“你说啥?”

二狗子分析说,如果开车来的人也是盗墓的,他们不会选择这个时间开着车明目张胆的来,说明那就是另一种可能——是公安部门的人来了!因为这些日子,村里盗墓成风,不是你我两个人在盗,暗中不知有多少人都在挖古墓,只不过大家心照不宣,说不好就有被发现的。要知道,盗墓也是犯罪,万一落了马脚……好在那几个人没发现山下的毛驴车。现在,两个人必须分成两路下山,一个向东穿进簸箕沟,一个走风水沟。

黄秃子说自己走风水沟,遇上人就说找丢失的牛;那么二狗子只好套车绕行簸箕沟了,因为毛驴车是他家的,交给黄秃子也不合适。

没到中午,两个人分别提心吊胆的回到家里,二凤和刘香说上午乡派出所的汽车在村里赚了好几圈,也不知道是干啥呢。

看来,真的是风吹草动了。

黄秃子和二狗子约定,一定要在家里老老实实的干农活了,在这个关键时候千万别撞在枪口上。

……

黄文达住院有些日子了,他的情绪一直不太好。伤筋动骨,疼痛难忍,更何况他是盆骨、小腿两处摔成骨折,好在接骨的质量还算可以,没让他忍受第一次接不好再接第二次的痛苦。躺在病床上,他最惦记的是刘香,也不知道刘香现在怎么生活呢。为此,他吃不下,睡不香。老伴儿以为伺候不周,便反复问他想吃啥?是不是惦记照相机啥的,越是这样询问,他的心里越烦得慌。老伴儿也很无奈,说他越来越像个小孩子了——难伺候,不听话。

有一天,他侄子来了,他便把老伴儿支走。他吩咐侄子替他到一个地方看望一个人,给那个人留一千元钱,别的啥也别说。

侄子感到纳闷,问道:“老叔,你都这样了,还惦记别人啊?”

黄文达说:“我让你找的这个人啊,过去对我有恩,咱不能不报答吧?”

“也是。”侄子说。

“不过”黄文达用眼睛盯着侄子说“记住,千万不能告诉任何人,特别是你婶子。”

侄子“嘿嘿”一笑,说:“明白了,做好事儿不留名,雷锋,雷锋。”

黄文达放心地笑了。

谁知道,侄子按照黄文达的旨意,找到那个地方后,人家房东说租房的人早就走了,侄子只好又把钱拿了回来,向他汇报情况。

“那去哪儿了呢?”黄文达自言自语地说。

侄子说:“算了,现在就你这样,做好事儿、当雷锋都没机会了,还是好好养病吧。”

接着,黄文达又问了问修车的事儿,侄子说已经修好了,没有大碍。这时候,老伴儿出去买了一塑料袋水果,拎着走进了病房。

唠了一会儿闲嗑儿,侄子说有事儿走了。

侄子刚走,电视台的倩倩抱着一束鲜花来了。

“黄老师,您的伤情怎么样啊?”一进屋,倩倩就关切地说。

黄文达抬了抬脑袋:“啊?倩倩!”

倩倩把鲜花放在床头柜上,说:“我也是刚听说您摔伤了,赶紧过来看看。”

“没大事儿,让你们惦记了。”黄文达笑着说。

老伴儿在一边插话说:“还说没事儿,再说没事儿命都搭上了。”她回过头来跟倩倩说:“盆骨、小腿骨折,都接上了。”

倩倩把半拉屁股搭在床上,继续关切地说:“伤筋动骨,可不能大意。关键是好好养着,千万不能抻着、碰着。”

黄文达关切地反问倩倩:“你没事儿了吧?”

倩倩甩了甩胳膊腿:“我,好了,什么事儿都没有。上次,多亏黄老师帮忙。”

黄文达老伴儿给倩倩剥了一个橘子:“姑娘,吃水果。”

倩倩接过剥好的橘子:“谢谢阿姨。”

黄文达:“我一直惦记着那个神洞,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我就发现马家烧锅那地方非常奇怪,不仅地方奇怪,就连那里的人都很奇怪,一个一个怪模怪样的,好像隐藏着什么秘密。”

“我也看出来了。”倩倩说:“尤其是那个看村部的老头,好像是个侦探,那几天天天盯着我,以为我是特务呢。”

黄文达:“你也够狠的,手下不留情。”

倩倩笑了:“太气人了,他竟然把我跟那个牛倌儿联系到一起,太不可思议了。”

黄文达也笑了。

这时候,倩倩的手机响了,她出去接电话去了,不一会儿又折回病房,说单位有事儿,立即要走,回头对黄文达说:“黄老师好好养伤,注意休息。我走了,再见阿姨。”

黄文达也朝她摆了摆手。

关上房门,老伴儿拉着脸问:“她是谁啊?”

黄文达有气无力地说:“是谁你也不认识,多余问。”

老伴儿赌气地说:“有啥事儿你也不告诉我,憋在你肚子里也不怕生蛆。”

黄文达:“把尿桶给我拿来,憋不住了。”

老伴儿:“有能耐憋着啊,别求人。”

黄文达央求着:“快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