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员工没有能力,还是你亲手扼杀了员工的能力(2)

非常对话 作者:(美)苏珊·斯科特


是时候鼓足勇气让自己下岗了

我们刚刚探究过的关于公司的两种现实如何能够应用到个人身上呢?实际上,通过进行个人诚信状况检视,你已经完成了对第一个现实的拷问:“我主张什么样的价值观?我所主张的这些价值观与我的实际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差距?”

我们只需对第二个现实稍作修正就可以使其变得非常个人化:“我们的技能和才干如何?与就业市场、我的职业和人际关系的需求相比我的技能和才干是否存在差距?”

在路易斯?特克尔的《美国人谈美国》一书中,一位叫做诺拉的年轻女性描述了她大学毕业后找到第一份真正的工作之后的兴奋心情。那是一家知名的大公司,她兴致勃勃地计划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把从学校学来的一切都应用到手头的工作上。然而问题在于,她的同事明里暗里向她挑明了,如果她要是全力投入的话就会破坏所有其他人的行为方式。

诺拉说,她的这番话我记得非常清楚,也正是这番话让我感到毛骨悚然:“两三个星期之后,每次我开车上班的时候都要调试一下自己的心情,准备迎接这个对我来说太小的工作。不到一个月,我对这个工作就已经心不在焉了。”

心不在焉。

不管是对诺拉还是她的公司而言,这都是一个非常大的代价。如果她在工作的时候只有一小部分时间是有活力的,那么对她自己或者她的公司都不是一件好事。也许你当前的工作并不适合你,而你也知道这一点;也许你的工作只需花一点力气就可以完成,但你想要多花点力气的任何尝试都被拒之门外;也许你对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并不感兴趣,或者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之外。

也许你一直在告诉自己,你目前所在的位置并不那么差。尽管这并不是你梦寐以求的工作,但你自己已经习惯了。何况呆在这里确实也挺舒服的,有工资可拿,有福利可享,每周5天都有一个可去的地方。说到底,你离退休也只有15年而已了,为了养家糊口,你可以一直混到那一天。

当你发现自己抱有这种想法时,你内心深处感受如何?

你也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摆脱这种束缚,开始一种完全不同的职业生涯。实际上,有时候你会宁愿自己去写点什么、读点什么、走一走,做点雕刻、教教书、在油漆店卖卖货、开个叉车或者在海滩卖卖贝壳,不管做什么也不愿意去干手头的这个工作。

我的一位同事帕特·默里说过:“如果你想看真正痛苦的人,那就看看那些明白自己是谁而又总是在背离这种认知的人吧。”

如果每当你想到自己的工作的时候就觉得异常乏味,如果你活着只是为了等周末到来,你就真的是个痛苦的人了。然而我们所服务的公司通常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只在于我们在这个公司处于一个错误的位置上,或者无用武之地。也许与同事进行一番非常谈话能够为你打开通往新的、更具有满足感的挑战大门。

如果你已经不适应自己的工作,或者这份工作不足以让你充分施展自己的拳脚,那么除非你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不然这就是你该离开的时候了。你不能像一只车前灯照耀下的负鼠一样坐以待毙,否则有可能你就会成为路边小酒店里的今日特选菜了。

也许现在已经到了该鼓足勇气炒掉自己的时候了。让自己下岗,然后找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活干。问问你自己:

我从心里想要做什么样的事?

我应该做什么?

如果你还在犹豫,问问自己:

我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对于那些实践非常谈话法则的公司、夫妻和个人而言,参与谈话的原则之一就是:尽管不是非有人改变不可,但每个人都要进行非常谈话。

一旦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真诚以待,则变化在谈话结束之前就已经发生。那些关于“我们是谁、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的真知灼见已经在发挥作用,重整内心的思绪,清除内心的混乱,找到我们必须要走的路。

如果你知道你心向往之的那条路需要你对自己的生活做出翻天覆地的改变该怎么办?如果你意识到要过上更为如意的生活你必须彻底改变自己的职业取向又该怎么样?你也许会这样想:“如果我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我赚的钱就会变少。如果要求家庭简化生活方式、缩减支出的话家人会怎么想?别的人会怎么看?毕竟现在所有人都还当我是个成功人士。”

对于此种担忧,我可以通过引述成功的定义(这一定义多年来令我受益匪浅)来作回应:我的成功取决于“我是谁”与“我的生活主张”两者相一致的程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