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2)

中国消费的崛起 作者:(英)葛凯


20年之后的中国,化妆品和美容业的销售额从1982年的2 400万美元暴涨到2009年的1 680亿美元,现在你可以在160多万家美发沙龙、百货商场和专卖店里获得这些美容用品和服务。仅仅在几十年以前,这里还流行男女统一、松松垮垮的制服和千篇一律的游泳式发型;到了今天,有1 100多万中国消费者一天到晚都在琢磨别人的发型、指甲和妆容,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数亿元的利润。20世纪70年代末,全中国只有约50家工厂生产肥皂和香波,如今已经有差不多4 000家化妆品公司和600多所与美容相关的职业培训机构。基本上全球知名的化妆品和头发护理品牌都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早在1981年,日本最大的化妆品制造商——资生堂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全球化妆品公司,经过30年的发展,该公司在中国拥有了近5 000家专卖店。30年前,美容业作为消费主义的“极限”产业,在当时的社会根本是无法想象的,那时的人们对这种追求个人装饰的“臭美”行为基本上都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恶习。而如今,美容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五大组成部分,仅次于房地产、汽车、旅游和信息技术产业。

伴随着中国消费者追赶甚至超过其他主要消费大国的步伐越迈越大,产生的后果也正在颠覆他们的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谈到中国30年来的变迁,中国消费者的崛起是第一个需要关注的话题。但是用波哥①的话说:我们现在遇到了敌人,而这个敌人正是我们自己。怎么理解呢?现在来北京或上海旅游的美国、欧洲和日本游客总会产生一种熟悉的家的错觉,毫无疑问,中国自身的文化特性塑造并解释了迅速膨胀的中国消费主义所带来的许多冲击,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北京和上海的确越来越接近发达城市。西方人可以在中国的街头看到他们所熟悉的品牌和专卖店,在中国他们可以轻易获得跟国内同样的购物体验。(遗憾的是,这也包括许多同样的负面因素,比如越来越多的污染、垃圾、贫富差距以及肥胖等。)美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认为它们能够从中国对消费主义的热烈拥抱(为他们的商品提供了一个不断扩张的全新市场)中坐收渔利,因而不断地向中国灌输他们的消费观念,鼓动他们进行消费,但是却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样做会给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什么。

竞争、人权危机、中国不断增长的军费开支和碳排放量,但是他们几乎都忽略了一个虽然不那么明显却同样意义深远的方面——中国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本书将要证明的就是,中国消费者在其他发达国家消费者的潜移默化和推波助澜之下,正在并且已经开始塑造一个全世界都将共享的未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