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还竭力促进银行业和贸易领域的私人垄断(当年,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对印度贸易的某些垄断权,结果摧毁了次大陆的很多地方),但是,公民们认为这是一种间接的征税,而且随着民主权利的普及,公民们开始反对这些措施。结果国内市场的竞争不受制约,政府几乎不干预。政府干预的程度高低,是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之间的一个重大区别。
后发国家的战略
后发国家,尤其是“二战”后独立的国家,起步时期的组织缺陷和先发国家当初的情况相似。印度的政治家们常常回忆到,在1947年独立时,印度连缝纫用的针线都不得不进口。然而,印度政府却急于推动经济增长,因为刚刚获得自由的人们对此充满期待。
此外,后发国家起步时面临着发达国家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先发国家当初所没有遇到的。从先发国家开始工业化的时候,到后发国家开始工业化期间,运输费大幅降低,但来自富裕国家的潜在竞争更加激烈。
然而,发展的战略还是很清晰的,即沿着富裕国家走过的发展道路,逐步从低端科技转向高新科技和创新的前沿领域,并利用廉价劳动力保持竞争优势,直至技术得到改进,可用的资本储备(包括人力资本)增加。
组织资本发展的基础也不是很好。由于后发国家的政府不相信本国规模小而不发达的私营企业会引领经济实现令人满意的增长,政府面临两个选择:它们可以创立国有企业来进行商业活动,或者干预市场运行,为少数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使其在不受竞争羁绊的情况下实现较快发展。无论哪一种情况,国家的储蓄都通过金融体系流入特权企业。政府一般还会通过高关税和进口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外来竞争,为国内企业的繁荣创造空间。
制高点
先考虑一下第一种情况,即设立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国家,除了军队,政府组织通常是最完善的了。政府很容易运用现有的组织模式(通常是殖民地时期的产物),另外设立负责管理投资和生产的部门。其实,列宁在1922年的一次著名的演讲中指出了这条道路,他宣布国家必须控制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即他所说的“制高点”。不过,这是在为其新经济政策作辩护时提出的,而新经济政策主张给农民和商人更大的自由,有点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