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谁是全球化的赢家?(6)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 作者:(美)皮翠拉·瑞沃莉


令人惊讶的是,纳尔逊也是压包厂的所有人之一。

还有一件事情。在利特尔菲尔德的离雷恩施农场不远的地方,棉农在棉田中央建造了一座牛仔布工厂。他们于1988年和李维斯公司达成了协议:他们承诺种植棉花,而李维斯公司承诺收购他们的棉花。现有的纺织企业对其嗤之以鼻,称该工厂为“农民工厂”,并拒绝施以援手。然而事与愿违,先是响尾蛇在牛仔布里打洞,后是牛仔布的质量差得连三等品都卖不成,再是吹毛求疵的李维斯公司质检员一个月接着一个月地退货,还有工厂在得克萨斯州很难找到劳动力,一切都预示着农民进军纺织业的暗淡前景。但到了1988年,利特尔菲尔德的牛仔布工厂赢得了李维斯公司的质量奖。利特尔菲尔德的工厂从生产基础的蓝色牛仔布起家,到2007年,它生产的布料已经有200多种。

2007年,当我第一次访问牛仔布工厂时,该工厂已进行了6次技术升级,现在,它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比利时织布机。在工厂不断地探索以解决该地区的劳动力问题的过程中,这种新织布机使每个工人可以控制50台织布机,而以前每个工人只能控制20台。在全球的牛仔布市场中,竞争非常严酷。1988~2007年,该工厂的牛仔布价格已降低了1/3,所有本地客户都弃它而去。李维斯曾在离利特尔菲尔德的工厂300公里范围内拥有4家制衣厂,现在这些工厂一家也没了。因此,该工厂出产的所有牛仔布都被运往了海外。尽管如此,该工厂每周从该地区购买的棉花仍超过100万磅,然后它们将变成

5700万平方米的牛仔布,这些牛仔布会被销往全球各地。

不再“抓一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