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谁是全球化的赢家?(11)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 作者:(美)皮翠拉·瑞沃莉


《2002年农业法案》和之前的农业法案使美国棉农不用面临许多商业风险,而其他大多数产业却必须独自承担风险(如恶劣的天气、信用差和残酷的竞争)。《作物灾害计划》向农民补偿因罕见的天气或相关情况造成的损失,而《农业贷款计划》向无法从私人渠道获得贷款的农民提供资金。此外,美国联邦政府还为棉农支付超过60%的作物保险费。美国政府还提供了大量的“农业贸易和援助”支持计划以帮助农民出口棉花,如对顾客不支付货款进行保障。

雷恩施农场位于得克萨斯州的霍克利县,该县仅有2.2万人。2003~2006年,美国政府向霍克利县棉农提供的补贴超过了7000万美元,而且该数字还不包括保护计划补贴、针对棉农的补贴、对其他作物的补贴以及其他形式的间接援助。

《2002年农业法案》于2007年年底失效。随着失效期的临近,似乎美国棉农再也无法享受这种优势了。美国一些政客呼吁改革补贴制度。的确,从2007年年中开始,除了为数不多的大棉农外,《2002年农业法案》在这个世界上似乎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了,而2007年的法案(规定美国接下来5年的政策)会是另一番光景。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和“亲穷人”的乐施会及“为全球提供面包”等团体要求取消补贴计划,他们的理由都是该计划有利于富人却有损于穷人。由自由党人组成的卡托研究所、保守的美国遗产基金会、美国总统小布什均提议进行根本性变革,主张至少限制对收入较高的农民的补贴。环境保护组织也大力倡导变革,反对巨额的补贴,理由是该补贴在环境上损害了工业化农业。

联合国、世界银行和与卫生和营养相关的团体对这些要求作出了回应。美国的农业补贴计划主要支持大的商业化“垄耕”作物,如棉花、小麦、玉米和大豆,因此批评家认为补贴应转向鼓励生产和消费水果与蔬菜,而它们却无法获得大多数补贴。

2008年年初,美国所有的主要报纸都一窝蜂地反对农业法案,几乎每家报纸都大肆攻击农业法案里过重的补贴计划。《纽约时报》(“可耻的”)、《旧金山纪事报》(“愚蠢的行为”)、《波士顿环球报》(“可笑的一团糟”)和《华尔街日报》(“垃圾”)都在重要版面讨论了这个话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