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资本市场全力抗通胀(3)

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 作者:刘军洛


2011年6月,中国有没有通货膨胀呢?这个问题,对于2011年6月的中国中央银行、中国经济学家、中国媒体和中国社会,肯定是一个无须讨论的问题,因为,2011年5月中国通货膨胀率是。5%的通货膨胀率在经济发展中已经是很严重的通货膨胀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在这里谈论中国现在有没有通货膨胀呢?这就是本书要面对的一个很重要的“矛盾”论题:从表象上看,中国中产阶层与中国低收入阶层正在被中国高企的通货膨胀严重折磨着,但是本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中国现在没有通货膨胀!

中国中央银行现在津津乐道的是,新兴国家普遍都处在水深火热的通货膨胀中,印度的通货膨胀率更是突破10%了,所以中国对于通货膨胀的控制还是可圈可点的。我们不能不去思考,中国中央银行是在自欺欺人,还是在愚弄我们?印度的居民消费占印度经济规模的60%,而中国居民消费只占中国经济规模的32%。也就是说,当前中国大部分居民是没有能力进行高消费的,一个国家大部分人进入“非正常节约状态”,那么这个国家为什么还会产生通货膨胀的问题呢?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2011年2月26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观察”第24次报告会上指出,当前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主要矛盾已由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而经常项目的顺差是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源头。由于经常项目贸易顺差过大,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必须购回美元,从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而较多的货币推高了物价上涨。

大家应该知道,中国外汇储备过多,在表现上是中国中央银行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用大量人民币基础货币购买世界贸易盈余份额,所以,中国庞大的官方外汇储备只是中国向世界大量提供中国产品的计算方式。因此,中国大量贸易顺差本质上只是相对中国地区大量出现产能过剩或供给过剩的问题。如果中国每年2 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产品全部倾销到中国地区,那中国是不是天天只能面对物价下跌?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在中国的高通货膨胀年2007年,中国贸易盈余是

2 622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较2006年中国1 775亿美元的盈余水平增长高达48%。同时,中国国企利润首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2007年中国向海外倾销了高达2 622亿美元商品,而如果这2 622亿美元商品在中国国内倾销,那中国国内所有商品的价格必定是大暴跌。这说明,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能力实际是非常弱的。2007年下半年,中国中央银行如火如荼地疯狂“反击”通货膨胀。2007年下半年中国股市四五千点时,笔者断言中国无通货膨胀问题,此时中国要做的是必须迅速把中国国企全部市场化,否则中央银行反击通货膨胀的行为就是在人为制造世界的大萧条。结果,2008年在中国高歌猛进地抗击通货膨胀乐曲中,全球经济也加速陷入世界性大萧条。

2010年中国市场出现消费浪潮,中国房地产市场销售创历史纪录,突破

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创出世界历史纪录,销售突破1 800万辆。但是,2010年中国贸易盈余还是高达可怕的1 845亿美元。同时,中国国企2010年利润更是创出历史最好纪录。2010年中国社会的消费浪潮主要来自于2009~20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创世界纪录地上升了100%,这意味着2009~20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一年间创造了40万亿的人民币“财富”,中国居民消费的大部分依靠的是自己房产增值产生的财富信用支出。

我们必须了解,只有居民消费占到经济规模的60%以上,同时经济体必须长期拥有占自身经济体规模3%的贸易逆差,这样才具备产生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基本条件。

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中国居民消费能力严重结构性低下,中国居民消费从经济理论和实际数据上看,根本不具备构成通货膨胀因素的必要条件,而抗击通货膨胀的努力是在制造结构性大萧条和恶性通货紧缩的必要条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