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做大之后如何保持小企业的优势(1)

将心注入 作者:(美)霍华德·舒尔茨


根本性的工作是在大的框架内实现小的目标。

—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

怎样做到泛而不滥女演员杰妮安·加罗法罗最近在家庭影院亚洲频道(HBO)的《搞笑时光》节目中拿我们开涮:“他们就要把星巴克开进我家客厅里了。”

我们倒挺喜欢这句话,把它改编后用到瓶装星冰乐的一个广告画面里,一个女人站在一块空地上,标题是“开星巴克的好地方”。

这样的句子虽然好玩,可是却点中了星巴克最脆弱的穴位。我们开了那么多的店,以致人们都觉得我们无处不在。公司越大,这样的危险也越大,因为个性也随之磨灭—无论是对伙伴还是对顾客。如果说星巴克的竞争优势一直是我们与伙伴的互信关系,那么当公司从万人发展到5万人时,如何还能把这一优势保持下去?

毫无疑问,在我的脑子里,星巴克不难实现它的财务目标。可是,问题在于,我们在继续扩张的同时,是否也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指导准则完好无损地保持下去。在我看来,如果我们把自己独有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作为代价以换取利益,那么即便达到20亿美元的收益,也是一个败局。

如何能在做大以后还能保持人际关系的亲和状态呢?这是我作为星巴克领导人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难题。

在终极意义上,要实现上述理想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悖论。但我们尝试了。如果我们不去尝试,星巴克只不过又成了一个连锁销售的庞然大物而已。我已经下过决心,永远不会让公司出现这样的局面。

一个企业做大了能够不成为“大公司”吗?

在美国,一般来说小企业是令人羡慕的,而大企业往往令人望而生畏。原因也许在于美国人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然而,公司越小,却越是容易成功地发展为大企业。那么,它是不是到一定时候就该受人指责了?

如果在一个特定团体的社交场合向别人打听:“你对大企业印象如何?”你几乎马上会得到一连串的负面评价。他们也许会愤愤然地提到埃克森公司的瓦尔德兹号油轮泄漏而造成阿拉斯加海域污染的事件,你会听到“石棉事件”,你会听到“爱河事件”,你会听到“他们在撒谎”的谴责,你会听到他们扯到丹尼·迪维图主演的影片《抢钱至尊》。一句话,在公众眼里,大公司总是唯利是图,所以令人恐怖。

那么对小公司又怎么看呢?同样向那个社交中心的人们询问,他们会给你一连串完全相反的评价:小公司意味着人们兢兢业业地在为生存而打拼;小公司老板总是满怀善意、体贴顾客;他们中间有些人是从大公司辞职出来的,想以不同的方式过自己的日子。

最后,如果你问:“有多少大公司的行事方式能像小公司那样呢?”大部分人会这样回答:“不多吧。”当我们告诉人们,我们想以一个小公司的价值观为基础来建设一个大公司,许多人都没法相信。他们或许会觉得我们是盲目的乐观主义者,或者会追究我们这样宣示背后的真实意图。

星巴克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是打破“大公司不可能好”的思维定势。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会失去最初吸引人们向我们投资的价值。

价值观不随销售发展而枯萎自从星巴克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后,我们就一直面临着对此持怀疑态度的批评。我们大部分人鼓着劲要实现我们的目标,倒也不在意那些批评意见。我们的顾客以经常性光顾星巴克的行动和热情洋溢的意见表示对我们的支持。今天,支持的意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超过500万的顾客每星期都光顾我们的门店,这些就是投给我们的赞成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