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导 言(3)

末日经济 作者:(美)威廉·波纳


在金融市场上,这种模式已经众所周知,并且被多次描述过。

20世纪90年代末,那些确信股市将一路上行的人,不顾股价已经达到荒唐水平的现实,仍然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大量解释,他们的主要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相信这就是世界运转的方式。然而,当投资者将资金不断砸进股市,想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时,市场上几乎已经没有任何买家,股价达到了如此离谱的高位,利润和增长已经无力支撑。

21世纪初,股价连续3年持续下跌,投资者非常失望。怎么可能呢,他们如此自问。他们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2003年的夏天,我们在写作本书第一版时没有找到答案。2009年的春天,我们在写作第二版时仍然不知道答案。即使主流经济学家也很难给出答案。保罗·萨缪尔森-《新闻周刊》的大众经济学作家-也不得不承认,他和他的同事们找不到任何合适的词语来描述这种“莫名其妙的经济”。

格林斯潘此时似乎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2002年的夏末,这位世界上最知名的经济学家在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镇的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他并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出错了。他说,即使泡沫就在他面前破裂,他也不会知道;他必须等待泡沫真正破裂,然后到镜子中寻找裂痕-因为只有事件发生之后,他才能发觉泡沫的存在。

差不多7年后,本·伯南克和奥巴马政府仍然不清楚泡沫从何而来,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美国人最喜爱的官僚格林斯潘在执掌美联储时就已表明,这的确没有什么关系,即使他提前知道了泡沫的存在,他也无能为力。

然而,我们写作本书,不是为了吹毛求疵,也不是为了抱怨什么。事实上,我们给出的是建设性的批判,是良性的破坏。对于未来,我们并不比艾伦·格林斯潘、本·伯南克、蒂莫西·盖特纳或巴拉克·奥巴马知道得更多,我们只是猜想,我们已经到了历史的关键时刻-清算日。此时,昨日的隐喻似乎已经不再适用于描述今日世界的运转。金融市场毕竟不是投资者幻想中的自动取款机。政治世界也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安全和舒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