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我是上班一族:让朝九晚五的工作和生活不再混乱(3)

Google时代的工作方法 作者:(美)道格拉斯·梅里尔


你的回答可能是:“我们要会面。”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对的。我们需要某些方面的协调一致,需要共同的工作时间,从而让我们待在一起,制订计划,解决问题,签订合同,难免还有共谋反对老板的行动。人们聚集在一起工作,也会让公司形成与众不同的文化,这种不同的文化本身就可以成为在此工作的一个原因,像Google公司和苹果公司就是这样。

还有一种论点:尽管客户服务经常外包到遥远的国家(至少电话支持服务是如此),企业还是需要在其供应商、消费者和客户都有空的标准时间里承担法人职责。

泰勒与生铁搬运科学

在组织和效率方面教给我们全部知识的那位哥们是何许人也?

1856年,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出生于美国费城,是一位律师的儿子,他父亲还是一名废奴主义者。泰勒很聪明,曾经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学习。但是,经常熬夜看书导致他出现眼疾,被迫退学。1875年,泰勒视力恢复,到一家水泵制造厂当了一名模具学徒工。3年后,他进入米德维尔钢铁厂工作,并在那里获得稳步提升。

在钢铁厂工作期间,泰勒于1881年实施了被公认为有史以来第一次的科学管理研究—密切观察工人如何执行任务。研究结果成了他为企业、学校以至于其他所有组织开发并发扬光大的指导准则。

泰勒认为管理人员应该负责进行所有思考,而生产工人则应该坚守工作本分—因为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有能力思考。可想而知,他不会得到工人和工会的热爱。泰勒在一次国会听证会上的发言如下: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生铁搬运科学如此高深,一个人具有搬运生铁的体格而傻到心安理得地以此作为职业的程度,那他就不大可能理解这门科学。”

离开米德维尔钢铁厂之后,泰勒出任一家制造投资公司总经理(1890~1893年),后来成了第一位管理咨询师。到1915年去世时,泰勒获得了40多项专利,出版了好几部重要著作,其中包括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这本书现在仍然在印有售,你甚至可以从亚马逊网站上下载。它的效益怎么样啊?

管理与人力资源部门也需要考评工作绩效。如果大家工作时间不一致,他们怎么考核呢?很多人需要找到工作方法,目的不就是为了保持专注吗?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绝大部分工作的绩效考评都可以像衡量产出的质量与数量一样容易—这些因素并不依赖于员工在工作日的具体工作时间。至于第二个问题,据我所知,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办公室,如果允许自己安排工作时间,很多人的专注程度和工作效率都会更高。

企业固守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制度,还有别的原因。譬如,老板并不信任员工。他们想要大家在同一时间待在办公室里,从而确保没人偷懒。这一点我从来就不理解。自己不信任的人,你为什么要雇用呢?

然而我认为,我们之所以固守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制度,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制度在我们的文化中根深蒂固。这真是一个绝佳实例,刚好说明我们是怎样“知足常乐”—作决策,求变革,不是追求理想目标,只是差不多就行—而不是去努力实现根本性变革。抛弃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制度,采用更有弹性的新模式,这样的思想简直难以想象,甚至不亚于发动一场革命。明明知道朝九晚五的作息制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限制,而且我们也不喜欢这些限制,不过看起来恪守这一制度要比变革制度容易得多,因为变革过程本身就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增加我们大脑的负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