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共品供给的囚徒困境

博弈论平话 作者:王则柯


公共品和私人品,性质很不一样。私人品是私有私用,除了像他穿得整齐你看着也舒坦那样十分间接的效应以外,别人很难沾什么光。公共品则不一样,不管是谁提供的,许多人都可以享用。典型的如路灯,只要有人装了,路人都将得到好处,哪怕他没有为此贡献过一分一厘。

设想乡下某个地方有一个只有张三李四两户人家的小居民点,由于道路情况不好,与外界的交通比较困难。假设修一条路出去,每家都能得到“3”那么多好处,但是修路的成本相当于“4”。这时候要是没有人协调,张三李四各自打是否修路的小算盘,那么两家博弈的形势如下:如果两家联合修路,每家分摊成本“2”,各得好处“3”,两家的纯得益都是“1”;如果一家修另一家坐享其成,修的一家付出“4”而得到“3”,得益是“–1”,坐享其成的一家可以白白得益“3”;如果两家都不修路,结果两家的得益都是“0”。归纳起来,就是下面的博弈。

坐享其成的一家可以白白得益“3”,是因为我们假设修路的一方并不因此获得路权,即他不能因为修了路就不让邻居走。

在这个博弈中,对方修路、自己不修路可以坐享其成;对方不修路、自己修路将得不偿失,所以修路是张三的严格劣势策略,我们应该把它消去。同样,修路也是李四的严格劣势策略,所以也应该把它消去。这样运用严格劣势策略消去法,我们就得到黑体字所示的这个博弈的严格优势策略均衡:两家都不修路,大家都得0。

一般来说,如果张三只有李四一家邻居,李四只有张三一家邻居,他们多半会守望相助,关系比较好。这样的两家,自然会好好商量修路的问题,一起把路修好,大家都得到好处。相反的极端情形,两家有仇,也是可能的,那就麻烦了,不是什么修路不修路的问题,迟早要出事。但是,这两种情形,因为掺杂了别的因素在里面,所以都不在博弈论讨论之列。

如果不另外声明,博弈论讨论所牵涉的局中人,都是经济学上所讲的“理性人”,他们只为己,但是并不刻意害人。现在城市公寓里面的不少居民,在邻居关系上,差不多就是这种理性人的关系。对于他们来说,都市化进程的一个副产品,就是“身旁的人已不再熟悉”,陌如路人。如果没有公寓物业管理方面的制度安排的话,新公寓家家装修一流,可是楼道却杂乱无章,常常还阴暗得很。路灯坏了,往往长久没有人修理。修路灯也和修道路一样,是一个大家都袖手旁观才是严格优势策略均衡的博弈。

这就是公共品供给的囚徒困境:如果大家都只从自己得益多少出发考虑问题,大家都只是打自己的小算盘,结果就谁也不作为,从而对局锁定在“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无法实现合作双赢的前景。

所以,公共品问题一定要有人协调和管理。就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公共品是国防、教育、基础设施和其他政府部门。政府责无旁贷,要用好来自纳税人的钱,把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国防安全等事情做好。机关大院,居民小区,要有专人协调管理,把身边看起来很琐碎但是弄不好就很损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事情做好。

发达国家一方面比较讲究个人意志,另一方面对公共秩序的管理十分严格。比方说你买了房子,一方面房子连同地皮都是你的私产,另一方面你不能对你的私产为所欲为。哪怕只是草地没养好,破坏了小区的格调,社区也要管你。邻居对于你没有管护好草地影响了小区格调的抱怨,邻居对于你喜欢大声喧哗扰人清梦的抱怨,都通过社区匿名地通报给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