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发散性思维与线性文字间的转换

超级快速阅读 作者:(德)克里斯蒂安·格吕宁


视觉卡片是一种完全符合大脑工作原理的做笔记的方法。在第一阶段的讲解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大脑内部处理信息的具体过程。每个脑细胞—神经元—伸出一定数量的树突,与其他细胞联系,以此相互传递信息。任何一个细胞受到神经刺激的同时,与之相连的其他神经元也会马上被激活。所以我们说,人类的思维往往是发散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大脑内部的神经网络其实是一幅错综复杂的三维视觉卡片,而视觉卡片就是在顺应大脑自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将思维过程用最直观的平面图重现出来的。

可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却一直误以为自己的大脑是以线性的方式工作的。这一假设可以说是人们长期观察彼此之间沟通过程之后得出的结论。由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我们只能一个词接一个词地组织语言,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意愿。书面语言也不例外,作者不可能在一眨眼的工夫里写出自己的所有思想,读者在阅读时也必须按照相对严格的先后顺序来读取文字信息。于是,人们就以为人脑也是用这种线性方式来处理接收到的信息的。

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后终于发现,人类的思维并非线性的,而是发散的,每秒钟会发生许多化学反应。我们的大脑会在潜意识里根据接收到的信息产生联想,而且这种联想是不受线性限制的。要想了解这种思维模式,只需要在自己身上做一个小小的试验即可:你想象任何一个物体或事件时,这个物体或事件都会引发你千奇百怪的联想。例如我们在跟同事讨论某个工程项目时,会突然冒出一些毫不相干的想法:“啊!这件毛衣真别致啊!不知道是在哪儿买的。”这就是我们大脑与生俱来的特性—发散性思维。即使思维停留在一个主题范围内,我们也会下意识地联想到一系列次主题,而每一个次主题之间也是环环相扣的,并且在此基础上还会引发更多的联想。从图2–3中,我们可以看出,人脑的思维方式与视觉卡片一样,是立体且发散的,绝不是线性的。

毋庸置疑,阅读也是一种沟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我们分析整个过程时,可以据此划分,抽象出彼此相关的两大步骤。首先,作者要把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转换成线性的表达方式,通过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思想,这是第一个转换的步骤。之后,读者通过读取这些线性信息,在自己的大脑中完成解码的过程,从而获取另外一幅发散性图像,最终理解作者的意图,这是第二个转换的步骤。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人与人之间其实只能间接沟通,而沟通的中介便是语言与文字。

既然我们已经找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过程的两大信息处理步骤,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语言与文字这一中介在两大信息处理步骤之间实现顺利转换。众所周知,每个作者在下笔之前都要完成初步的构思。他们的大脑在这一阶段会产生无数的联想,思维也极其发散,可以说,这个阶段的信息处理方式是三维的。接下来,作者把零散的想法重新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整理并提炼,这是二维的过程。在我看来,要完成这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视觉卡片来总结、梳理并检查自己的思维逻辑。此后,我们只要考虑一下应当如何安排各条信息的先后顺序,实现线性表达,一本书或是一场讲座的大致结构就一目了然了。只可惜,许多为人师者都不了解人脑这套工作原理,因此忽视了第二个步骤的重要性。

上述的转换步骤与读者并没有直接的关联。身为信息接收者的我们充其量只能向那些作者(也就是向我们传授知识的人)指出其中的缺漏。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尽量从每本书或每个讲座中提炼出最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所以说,我们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任务就是要借助手中现成的线性文字信息,重新建构出作者最初的发散性思维,即三维信息。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也要借助二维信息作为过渡,这就是使用视觉卡片的意义所在。只要集中精力分析出文章的宏观结构,总结出整体脉络,我们就能把读到的内容与自己既有的知识网络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深层理解和长期记忆。

借助视觉卡片,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整篇文章的结构,判断出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合理。如果是整本书的话,其中章节的层次划分很有可能会出现逻辑混乱的问题,如原本属于支脉a的内容,有时会被归到支脉b甚至是主脉A的章节里。某些具体的论述也会超出其理论框架的范围,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某些质量欠佳的辅导书,更是毫无逻辑可言,让人不得不重新拆分段落与章节,才能制作出一张有意义的视觉卡片。但如果只是按顺序通读一遍,或是按照传统的线性方法做笔记,我们肯定无法从整体上掌握内容的复杂结构,更不要说给教科书挑毛病了。而所谓的理解困难,往往也是因为我们的思路混乱,过于纠结细节上的论述,却忽略了宏观的分析。此外,读者看不懂有时是因为作者本身就没想通。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千万不能被作者牵着鼻子走,而是要主动重组线性信息,利用视觉卡片帮助自己分析出文章的逻辑脉络,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吸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