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次贷危机:战争的新形式(4)

金融殖民 作者:刘福堆


233年的信誉与经营毁于一旦,巴林的悲剧不能说仅仅是由里森个人的判断失误造成的。金融衍生工具的高风险放大能力在这场浩劫里显现无疑,倘若期货等衍生产品没有如此强大的杠杆撬动能力,里森也许并不会孤注一掷,其失误也许不会造成如此巨额的损失。里森之前只是尝到了衍生产品成倍放大收益的甜头,却忽略了风险与收益总是相当的真理。这场惨痛的教训迫使全球金融业开始加强监管,并严密控制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放大作用。

复杂金融衍生品“侵蚀”中国企业

次贷危机造成全球各国纷纷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调低利率,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但这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远没有金融衍生工具直接。究竟是怎样神秘而强大的力量让其拥有如此巨大的破坏力?

要分析复杂金融衍生工具对中国经济的“侵蚀”,就不能不提这些“毒品”的起源地—鼎鼎大名的美国华尔街。各大投资银行不断创新,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但是发明者发现,在美国各种严格法规监控下,产品投放市场需要承担极大的风险,而相对的金融欠发达地区的吸引力显著增大。1965年成立的信孚银行1998年被德意志银行兼并,而致使其信誉急剧下降的则是1994年前的一宗欺诈诉讼案。宝洁公司购买信孚银行的复杂金融衍生工具之后不但未能盈利,反而损失了亿美元,宝洁公司认为信孚银行采取了非正当手段隐瞒风险,诱使其上当,最终宝洁胜诉。

金融衍生产品数量繁多,且在当今社会广为应用,为什么复杂金融衍生产品却成为人人避讳的烫手山芋?答案就在于复杂金融衍生产品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其带给使用者的收益相对于成百倍放大的风险,显得极其微不足道,而一旦风险成为现实,信孚银行的悲剧将再次上演,因此美国没有哪家投资银行敢于再挑战法律的威严。来自金融监管相对宽松的中国的投资者便成为各投资银行下手的对象。

在近几次美国的金融危机中,金融衍生工具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历经伤痛的华尔街对该类金融产品保持着高度警惕,第44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团队更是规定某些金融衍生产品除上市外不得进行交易等。重重监管及约束下,复杂金融衍生产品在美国本土根本没有进入市场的机会,各大投资银行更是对需要承担的重大法律责任避之唯恐不及,这时宽松的新兴市场投资环境让金融衍生产品的创造者们眼前一亮—仅在中国香港,就有近10家华尔街投资银行成功开辟了复杂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普通金融衍生产品(例如远期、期货等)定价原理简单,投资者不需要多高的教育程度,几乎人人都懂,且其风险相对小;要清楚地理解复杂金融衍生产品则需要极其专业的数理背景,定价者若非拥有深厚的数学功底,都无法胜任,其高风险与定价原理都隐藏在电脑屏幕上上千行的代码与诺贝尔奖级别的最新定价理论里,这样高端的金融衍生产品怎么可能让普通投资者理解透彻?复杂金融衍生产品所带来的风险隐患是无穷的,这与金融衍生的初衷—风险控制背道而驰,华尔街自然不允许该类产品在市场上投放,于是他们瞄准了起步较晚且管制相对宽松的中国金融市场。

让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创造复杂金融衍生产品的原因。当石油价格不断上涨时,把持巨额石油多头的高盛自然盈利不断增加,但为了消除价格下行的风险,高盛要求设立价格下限,风险对冲方在价格跌破下限时需按指定价格购买高盛的石油,高盛则达到了避免亏损的目的;当然,高盛需每月支付交易方定额费用以作出补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