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1 沃伦·巴菲特VS乔治·索罗斯(1)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作者:(韩)申勇镇


2009年,《彭博商业周刊》以分析师和投资者为对象做了一份调查。当参与者被问及谁是最伟大的股票市场预测家时,沃伦·巴菲特获得了最高(23%)的支持率。支持者们认为巴菲特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作出了聪明而成功的投资决定。排在第二位的是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比尔·格罗斯。比尔被称做“债券王”,他获得了16%的支持率。乔治·索罗斯以10%的支持率位列第三。调查结果表明,与其他投资大师相比,沃伦·巴菲特依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另外,索罗斯的影响力似乎有所减弱。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量子基金分别是巴菲特和索罗斯各自构筑的金融帝国。事实上,当两人刚刚走出校门,还在为别人工作的时候,他们的投资成绩就已经十分耀眼了。普通投资者只会简单地选择某一只股票进行买卖,然后获得收益,但两位大师却不同。巴菲特和索罗斯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投资理论,并且提前制定了投资原则。在进行投资之前,他们会先做充分的准备工作,然后才进行投资并最终获利。

按照巴菲特自己的说法,买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个错误。但正是在巴菲特的手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从一个日趋没落的纺织企业变成了今天规模庞大的企业集团。最开始巴菲特将自己的资本投资于伯克希尔·哈撒韦,之后,巴菲特又以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名义进行投资。巴菲特曾经非常明确地表示,他所做的所有投资都是为了使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获利。

索罗斯一生经历了诸多波折。1973年,索罗斯成立了量子基金(一开始名叫索罗斯基金,后来改名为量子基金),之后量子基金长期保持超高的收益率,并最终发展成为对冲基金领域的领头羊,索罗斯本人也成了对冲基金领域的教父级人物。索罗斯将自己的哲学思想与对金融的洞察力结合起来,提出假说并通过市场验证其假说,再根据市场的反馈对自己的假说作出修正(索罗斯提出反射性理论,认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市场的反馈会相互影响)。

仅仅分析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量子基金的历史,当然不可能了解巴菲特和索罗斯这两位投资天才的全部。但是毫无疑问,巴菲特和索罗斯各自为自己的公司倾注了大量心血。伴随着公司的成长,两人经历了自己投资生涯的挫折和挑战,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下面的章节中,我将首先分析作为巴菲特和索罗斯投资主体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和量子基金的情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