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1 沃伦·巴菲特VS乔治·索罗斯(4)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作者:(韩)申勇镇


索罗斯依然是对冲基金行业的王者。最近英国《金融时报》援引LCH(伦敦票据交换所)投资分析的数据称,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自1973年成立以来共获得320亿美元的投资收益,全球排名第一。索罗斯和他基金团队的300名员工赚的钱比苹果公司3万4300名员工赚的还要多。排名第二位的是Paulson& Co的约翰·保尔森,1994年至今共赚264亿美元。索罗斯和保尔森的收益加在一起超过了迪斯尼和麦当劳的盈利总和。全球十大基金经理共获得了1540亿美元的收益,这个数字约是全球7000名基金经理所创造的收益总和的1/3。“投资天才”们的共同特点是制定投资战略时尽量避免投资失误,同时严格控制资金流入。大部分对冲基金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或者更早,对冲基金经理中除了艾伦·霍华德是英国人,其余均为美国人。

   (韩国《每日经济》,2010年9月12日)

4.那么,两人到底投资什么

巴菲特——小心翼翼地投资实体企业

201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前,沃伦·巴菲特在给股东写的信中再次阐述了他的投资原则。巴菲特在信中说自己尽量避免投资那些很难预测未来的生意。20世纪90年代IT热潮时巴菲特就曾袖手旁观,看来“股神”的想法至今未变。“因为产业的成长清晰可见,所以肯定能获得投资收益”,巴菲特不这样想,他不相信这样的判断。巴菲特想表明的是,只有遇到那些未来数十年的投资收益能够被计算出来的企业,他才会动手。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可以分成四大事业部门,保险部门、金融部门、纯粹的投资部门和包括服务、电力等企业的实业部门。无论是通过企业并购进行扩张,还是单纯进行股票投资,巴菲特都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作决定。巴菲特将华尔街的金融衍生产品比喻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投资金融衍生产品持否定态度,态度很明确。

但是,巴菲特的话并不是说自己不懂金融衍生产品所以选择敬而远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巴菲特看来,投资股票是最容易的,作为普通投资者,没有必要放弃容易赚钱的投资方式,而冒着巨大风险去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因为后者只为获得短期收益。巴菲特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投资自己能看懂的生意。巴菲特坦言,自己从来不买IT和技术类的股票,并不是因为这些股票风险高,太“危险”,而是自己无法为微软这样的高科技公司找到“护城河”。谈到高科技公司,巴菲特坦承自己对这类企业有很多地方不能理解。

巴菲特的投资秘诀是:避免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和避免进行外汇投机买卖,努力寻找那些能够获得长期收益的优质企业和好的商业模式进行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巴菲特永远、完全不碰金融衍生产品,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的保险公司GeneralRe就有一家专做金融衍生产品的子公司General Re Securities,通过这家公司,巴菲特会在某些金融衍生产品价格很合适的时候进行投资。数据显示,GeneralRe Securities的收益率并不高。最近巴菲特还进行了外汇套利交易。

虽然一直对金融衍生产品持批评态度,但巴菲特却游说国会在已通过的金融监管法案中加入一项关于金融衍生品的条款(该条款将使得监管机构无法要求相关金融机构为它们的衍生品交易提供担保)。联想到巴菲特也进行金融衍生品投资,虽然最后游说失败了,但还是不可避免地会让人产生疑问:到底巴菲特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索罗斯——只要有利润,哪怕是投资地狱

1949年,阿尔弗来德·琼斯(AlfredWinslow Jones)在美国成立了第一家对冲基金。最初的对冲基金经理们专注于怎样使投资风险最小化以确保投资安全。后来随着对冲基金的投资范围从股票和债券市场扩大到金融衍生产品、原油、期货、贵金属以及大宗商品,对冲基金的风险迅速增加,追求高风险、高收益也成了对冲基金最明显的特征。很明显,尽管对冲基金是向私人投资者募集资金,资金的使用要受到一定制约,但追求利润最大化仍是最重要的目标。

今天的对冲基金不仅积极地进行外汇套利交易,也积极参与企业的公开募股。为了获得高收益,对冲基金甚至插手企业的并购和重组。以索罗斯为例,他会选择所有可能带来收益的对象进行投资。1978年,索罗斯曾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原因是涉嫌操纵股价。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1977年美国计算机科学(ComputerScience)公司上市前一天,索罗斯突然大量抛售计算机科学公司的股票,导致其价格被人为压低,然后索罗斯又在价格被打压下去之后大量买进获利。事情的结果是索罗斯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达成协议和解,索罗斯保证以后不再进行类似的行动。这件事情充分证明了大型基金公司会积极介入企业公开募股。为了获利,它们的操作手法和投机对象的选定几乎不受限制。

罗杰斯在谈到索罗斯的基金操作方式时,也说这是残酷追求收益的一个极端事例。

“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买入和卖出大宗商品、债券、外汇和股票。在外汇和商品交易(原油、谷物等)中,我们会最大可能地利用信用杠杆原理。我们是最彻底的金融杠杆使用者。当我们打算购买某一种商品时,如果资金不足,我们会选出投资组合中最差的那一种,将其剔除出去。比如说,我们想买进大量的谷物农产品,但是我们账户上的钱不够,我们要么放弃谷物的购买,要么不得不用别的方式筹集所需资金。”

5.从投资中两人到底赚了多少

巴菲特,以平均每年20%的收益率稳定增长

在最近一次写给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说过去45年里伯克希尔·哈撒韦每股股票所包含的资产价值(BPS)年平均增长20.3%。关于对比的标准,巴菲特曾说最合适的是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但是考虑到进行收益率的比较解释起来并不容易,巴菲特还是选择了每股净资产(BPS)作为比较的标准。按照股价计算,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年平均增长率为22%。如果分析巴菲特将投资组合转移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之前那几年的收益率,他发挥的天才投资能力更加让人叹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