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1 沃伦·巴菲特VS乔治·索罗斯(11)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作者:(韩)申勇镇


索罗斯的反射性理论

有人批评索罗斯所谓的投资原则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投机交易看起来更合理而进行的包装。索罗斯自己则认为与其说是投资原则不如说投资哲学更合适。索罗斯将自己的哲学思考与投资结合起来,建立投资模型,并通过市场进行验证。

1969年索罗斯掌管的对冲基金表现出令人惊羡的增长,获得自信的索罗斯提出了自己解释市场过热和股市暴跌的反射性理论。简单来说,他的反射性理论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索罗斯否定了基本的经济理论(市场有效假说),提出了自己的假说,即股市永远都是不确定的。这一观点与巴菲特一致。

第二,市场上投资者获得的信息都是不全面的,投资者的投资决定会受到市场表现的影响。所以,处于优势的市场偏离会产生更重要的影响。

第三,由于市场参与者与市场本身的相互影响,市场内在价值与表现出的价格常常是不一致的。

第四,当市场的内在价值和表现出的价格不平衡到一定程度,市场会出现大的动荡。也就是说,大反转的时机就会到来。这时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时期。

从自己的理论出发,提前准确预测市场转折点出现的时机,并果断地付诸行动,就是索罗斯投资战略的核心。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与索罗斯关于暴涨暴跌的反射性理论在根本上并没有太大差别。索罗斯想要准确预测关键时间点出现的时机,巴菲特认为准确预测时机很难,只需等待时机出现,重要的是提前找到处于安全边际以上的企业。

索罗斯说自己的理论并不是为了解释自己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活动,而是从哲学思维出发,寻找、发现与股价波动有关的因素,对市场状况作出解释。根据索罗斯的理论,有三个变量是关键。

第一,当股价处于低点时,对股价产生影响或者股价自身波动产生的倾向,能够被捕捉到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启动。

第二,股价上升或下跌时形成的主要偏见。

第三,股价本身是独立的。股价是由市场处于谷底本身和市场上的主要偏见相互作用形成的,但股价同时对它们产生影响。

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希望读者从“股价只是对市场的反映,本身不是主体”的错误中走出来。也就是说,在索罗斯看来,股价不仅是对市场的反映,股价本身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起到促进市场变化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末,索罗斯根据自己的理论进行市场操作,结果获得巨大收益。当时企业股价波动剧烈,索罗斯领悟到许多企业股价波动是因为企业并购提高了平均每股收益率,索罗斯判断市场应该属于低潮期,一些企业自身取得成功之后开始并购其他公司,迷惑了投资者,导致股价过高,上升到与公司实际价值不相符的高度。市场的主要偏见开始形成。

这种偏见反过来让企业经营者们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那就是通过并购企业能够提高本企业的收益率,企业经营者的这种错误想法使市场趋势进一步强化(长期强化),反过来又影响股价,使股价继续上升。这一过程不断反复。

市场过热最终会以平均每股收益率的回落和企业并购热潮的降温而结束,并造成经济不景气。索罗斯在这一时期(企业并购开始增长的时期)买入大量股票,然后在股价最高点时卖出,获得了巨大利润。

2.两个人的投资时间是多久

持有时间低于1年为短期投资,超过1年为长期投资,经济学界并没有这样的定义。不过,如果持有时间超过1年,将之称为长期投资也无妨。证券市场对长期信贷会提供优惠条件,通常要超过3年以上。无论按哪种标准,巴菲特所主张的持有10年~20年都属于超长期投资。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证券市场并没有定论认为长期投资一定收益率高,短期投资一定收益率低。

无论根据两人各自的投资主张还是根据统计数据,巴菲特相对而言是长期投资者,索罗斯属于短期投资者。

巴菲特的长期投资倾向非常明显,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将整个企业买下来并入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巴菲特都会仔细分析企业的基本面。索罗斯则完全相反,不仅因为对冲基金的特点不可能长期持有一只股票,大部分情况下,收益率下降之后索罗斯不会犹豫,会立刻抽身离开。

巴菲特的长期投资是指什么

在众多投资者心目中,巴菲特已经成为长期投资的代名词,长期持有也成了巴菲特的标签之一。巴菲特曾多次在写给股东的信中说,他将寻找那些未来10年~20年能够持续带来收益的企业进行投资。在经济危机期间,巴菲特这种长期持有的战略表现得更加引人注目。

巴菲特过去45年的投资成果和惊人的收益率的确可以说是个奇迹,不过巴菲特创造的另一个纪录更加让人不可思议,那就是收益率从来没有出现负数。这样骄人的业绩是建立在长期投资的基础之上的。菲利普·费雪被巴菲特当做投资英雄,他也常常谈长期投资,并且认为在投资组合中应该保持较低的资金周转率。

费雪1955年购买了摩托罗拉的股票,直到2004年去世时仍未卖出,持有时间长达59年。费雪的长期投资理论很简单,他相信股票市场将永远存在。费雪的长期投资理论被巴菲特完全掌握了。像巴菲特一样喜欢长期投资的还有那些居住在奥马哈的巴菲特的乡亲们,他们最开始就投资了巴菲特,许多人一直持续到现在。巴菲特坚持长期投资也是促使他们投资巴菲特的原因之一。巴菲特的长期投资理论和通过长期投资获得的收益使他们相信,投资巴菲特就获得了成为富豪的门票,他们的愿望后来真的实现了。

但巴菲特也不是永远不变地长期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收购部门与投资部门一样重要,他曾在买下一家企业两年之内解雇了100名员工,然后将公司卖出。当年巴菲特购买中国石油的股票也是在几年之后就全部卖出了。

近年来很具代表性的短期投资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巴菲特也有涉足,并期望能够获得收益。巴菲特如今俨然成为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代名词,但若是仔细考察巴菲特的投资历史,就会发现巴菲特并非一向如此,他的投资战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是不断变化的。巴菲特也曾在写给股东的信里提到了他的投资战略的变化。

“那些伯克希尔·哈撒韦拥有的好公司,无论别人出多高的价钱我们也不会卖出,那些不太好的企业我们也不会立刻卖出变现,我们不会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处理掉它们,会寻找改善业绩的机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