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2 两人的生平(6)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作者:(韩)申勇镇


为生存而挣扎的阶段

1944年纳粹占领布达佩斯之后,整个城市的犹太人陷入即将被屠杀的恐慌之中。面对复杂的状况,提瓦达也为了家人的安全苦苦思考对策。年轻时从理想主义艺术家变成西伯利亚战俘营囚徒的经历让他迅速转变成一位生存专家。

索罗斯当时给纳粹政权匆忙成立的犹太人委员会当跑腿,纳粹当时在欧洲许多城市都建立了类似的机构,目的是掌握犹太人的动态,然后便会将犹太人迁徙至特定区域强制劳动,或者关到集中营里,结果往往都是死路一条。在事务所当跑腿的第二天,索罗斯回到家后对爸爸说委员会正在发传票,提瓦达意识到可怕的事就要降临到自己的同胞头上了。

提瓦达命令索罗斯停止替犹太人委员会送传票,他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告诉大家已经到了非常时期,所有“正常的法则”都已“靠边站”,继续守法地走下去用不了几天大家都会死。

生存已经成为最高法则。当年3月29日,纳粹统治机关颁布法令,所有犹太人必须佩戴黄色袖标。提瓦达伪造文件成功将全家人伪装成基督教徒。提瓦达还为其他的犹太人提供帮助,有的收了钱,有的是免费帮忙。改了新名字,有了新身份,提瓦达带领家人搬到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真实身份的地方躲了起来。

索罗斯也改了新名字,在父亲的庇护下最终活了下来。

在战争的漩涡中获得自信

索罗斯经历过战争。他说那是一段令人兴奋的时期,也是他人生当中最开心的时期。因为从战争中活了下来,索罗斯获得了自信,生存的信念更加强烈。

“并不是每个人青年时期都活在危险当中,我却有幸有了这样的经历。最终能活下来让我获得了自信。另一方面,与英雄的父亲一起经历过这一切之后,我有自信未来战胜一切邪恶。我相信将来再发生任何事,我都能从容应对,并且会是最后的赢家。我还有什么好期待的呢?”

索罗斯说,与幼年时期所经历的战争相比,后来担任对冲基金经理所面临的风险都不值一提。

从战争中活下来的索罗斯更加尊敬父亲,是父亲教给了他生存哲学。再次遇到危机时,克服危机,“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这是索罗斯通过战争领悟到的。

接触到金融界

对索罗斯一家来说,1945年苏军占领后危险依然继续。但是越危险,索罗斯就越兴奋。索罗斯曾经负责送密码信件。提瓦达觉得索罗斯年纪小,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受到怀疑,当需要兑换货币或出售珠宝时就派索罗斯去。索罗斯学会了怎样卖出高价钱,体会到了进行交易的乐趣。

索罗斯的另一大收获是通过亲身实践弄懂了黄金制品的流通过程。有一次索罗斯被派去拿着金手镯换法郎,索罗斯知道对方是因为想逃走才将货币换成首饰,就故意拖着不进行交易,直到对方带着现金法郎来了才成交,整个过程中索罗斯体验着紧张与兴奋交织的感觉。

有些事情是只有在战争时期才可能经历的,索罗斯15岁时重新回到了学校。那段时期有时候一个晚上匈牙利货币就会贬值1/3,相反美元却迅速升值,一度只要1美元就足够全家人吃喝整整一个星期。放学后索罗斯的主要工作就是替父亲跑腿进行货币交易,这让索罗斯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一件事给索罗斯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受父亲一位朋友的委托,去进行一大笔钱的兑换。

主要的货币兑换市场有两个,索罗斯发现两个市场的汇率差别很大,其中一个市场比另一个市场要高出20%左右。当索罗斯在汇率高的市场替父亲的朋友换完钱之后,多付一些手续费的请求被拒绝了,父亲那位朋友给出的理由是索罗斯作为中介人理应按最高的汇率替客户兑换货币。这件事让索罗斯学到市场交易主体获得的收益比中介高很多。当市场上某种现象出现,索罗斯和巴菲特总能正确地看清其本质,并且从中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当时索罗斯还发现是当权者故意推动通货膨胀。不过对当时的索罗斯来说,赚钱始终是副业,索罗斯从未考虑过自己将来成为一位金融家。

虽然城市被占领,但索罗斯家的财富反而增加了。家里又开始雇佣人,新买了夏季度假别墅。索罗斯过着安定的生活,喜欢游泳和打网球,在学校开始学习俄语。不久之后17岁的索罗斯独自一人去了伦敦。

3.大学时期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

1947年,巴菲特和索罗斯同时走进了大学。对有些人来说大学生活只是人生的一段经历,没什么特别的意义,索罗斯和巴菲特则不然。两人都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进入大学的,区别是巴菲特更像一个上流社会的富家子弟,进入大学是为了享受更加自由奔放的生活,而索罗斯却是远渡他国,靠打工辛苦完成大学学业。

巴菲特,整理投资哲学

巴菲特1947年~1949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数学和统计学,大学三年级时转入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1950年大学毕业。大学期间巴菲特也赚了些钱,涉猎的书籍主要是关于保险和统计方面的,不过巴菲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校报的编辑上。巴菲特并不觉得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课堂上讲的知识大多是已经存在的甚至过时的内容。

大学期间巴菲特在一家服装店打零工,还担任了一个杂志配送中心的经理,管理手下50多名报纸配送员。在附近高尔夫球厂当球童是巴菲特从高中时就开始的工作,大学时巴菲特捡球赚了1200美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增加自己的财富是巴菲特绝不会疏忽的事。

大学毕业后巴菲特申请到哈佛大学读研究生却被拒绝了,之后巴菲特听说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有一位很杰出的经济学教授,就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并顺利入读,那位杰出的教授就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关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本书其他章节已经作过说明,这里不再重复。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跟随老师系统地学习了价值投资理论,他之前通过读书和自己的实践形成的关于股票的想法也得到了格雷厄姆教授的点拨。

巴菲特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管理学院的硕士学位,格雷厄姆给他的成绩是A+,格雷厄姆之前从未给过任何一个学生这么高的成绩。在哥伦比亚大学,巴菲特熟练掌握了老师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哲学,为后来形成自己独有的投资原则打好了基础。

索罗斯,永远地走上了哲学道路

索罗斯17岁到达伦敦,之后9年一直生活在那里。在伦敦期间,索罗斯考进了著名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系统学习了经济学知识。到伦敦之后,事情并不像索罗斯当初想象得那样顺利,他并未能立刻开始自己希望的学习生活。最初几年索罗斯很受挫折,也很孤独,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时期。与父亲年轻时突然被关进俄罗斯战俘营的经历很相似。

索罗斯会让人产生疏离感,或者说拒绝感。同样是经受考验,索罗斯回忆在纳粹和苏联军队占领下的布达佩斯时会表现出兴奋和自负,尽管那段时间一度在生死之间徘徊。在英国的那段生活却被索罗斯当做人生最差的一段时期。

英国人号称绅士,但索罗斯却很难适应英国的文化,在他看来,英国人严肃、冷淡,连用语和语调都有阶级差别。在英国,索罗斯感受到了一个异乡人受到的排斥,他使出吃奶的力气努力融入英国社会,希望被英国社会接受。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亲身边单独接受现实的挑战,索罗斯后来回忆说那段经历很痛苦。

索罗斯辗转于便宜的寄宿场所之间,干过的工作包括服务生、油漆工、洗碗工、人体模型制造工厂的工人,等等,1949年索罗斯正式入学伦敦经济学院。之前从未正式上过哲学课程,从未听过卡尔·波普讲课的索罗斯请求波普教授担任自己的论文指导老师,因为索罗斯一直将他想象成自己的老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