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2 两人的生平(5)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作者:(韩)申勇镇


对巴菲特而言,赚钱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能耽误。偶尔遇到生病的情况,妈妈会替巴菲特送报纸。巴菲特用于存钱的抽屉是谁也不能碰的,即使只有1分钱,巴菲特也会放入抽屉里。父亲希望将来成为一名神甫,在父亲看来,巴菲特的行为是眼里只有黄金,其实巴菲特关心的是合理性、数字和钱。不知道今天巴菲特对钱的痴迷有没有改变。

进入高中后,巴菲特又和朋友开始了新的事业。他和朋友凑钱买下一辆即将报废的劳斯莱斯汽车,开始了租车的生意。车的状况很糟糕,不知道巴菲特是不是从那时起对汽车行业产生了偏见。但他们还是通过租车赚到了钱。这时巴菲特常常说自己30岁时会成为百万富翁,朋友们听后并不怀疑。

除了租车,巴菲特还开始了出租二手游戏机的生意。他和朋友合伙买下二手弹子机,请擅长修理的朋友把机器修好,然后放在繁华地段的理发店里出租。他们的弹子机生意越来越好,最后巴菲特和朋友共买了7台弹子机,每周能赚50美元。把巴菲特当时每月的收支做成表格,估计会是很亮丽的一份投资成绩单。巴菲特还从父亲手中买下一个农场,然后租给别人收取租金。拿到大学通知书之后,巴菲特卖掉了弹子机,清算之后拿着自己的那一份去读书了。

在学校里,巴菲特并没有引人注目的举动,但高中毕业时,巴菲特已经成了股票市场的专家。他一共赚了6000美元,大部分是通过送报纸赚来的,这笔钱足够支付巴菲特读大学的学费。他的学费和生活费并非由父母提供,到1950年年末,巴菲特的资产已经达到9800美元。

2.对索罗斯而言,生存训练是严酷的

跟巴菲特比起来,索罗斯的童年生活要平凡得多。虽然不像巴菲特那样数学才能得到周围人的赞美,但索罗斯也有自己的特点。索罗斯经历了残酷的生存训练,此后的人生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危机,索罗斯总能找到生存下去的方法。索罗斯与巴菲特的性格不同,一旦走进市场,他发挥的作用是具有破坏性的。

父亲计划的教育

父亲提瓦达是个懒惰的律师。提瓦达很有女人缘,但是并未因此而减少对家人的关爱,尤其对两个孩子,提瓦达完全履行了父亲的义务。直到进学校读书,索罗斯每天的第一件事仍是到父亲床边问安。母亲更喜欢索罗斯,而不是哥哥,因为索罗斯更温和,让人快活。

善于表达爱意,自然能得到妈妈的疼爱,但孩子天生都有固执、叛逆的一面,索罗斯也不例外。哥哥保罗比他大两岁,但是被哥哥欺负时,索罗斯决不会只等着挨打。匈牙利剧作家、活动家伊斯托凡·奥罗兹永远无法忘记第一次碰到索罗斯时的情景。索罗斯走近伊斯托凡,挥起双拳,打掉了他的两颗牙齿。在学校里,小索罗斯还喜欢掀起女生的裙子。童年的索罗斯就是个典型的富裕家庭出身的调皮鬼。

6岁时索罗斯一家搬到了一所更大的房子里,那是个独门独院的别墅。那段时期因为女人问题父母经常吵架,让索罗斯很痛苦。不过总的来说,生在富裕犹太律师家庭的索罗斯小时候过得很幸福。

父亲提瓦达虽然很懒惰,在女人问题上麻烦不断,但是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他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有一整套自己的想法。11岁时,父亲与索罗斯约定在滑雪场见面,索罗斯便独自一人开始了四五个小时的长途旅行,最终索罗斯成功到达了目的地,这让索罗斯很自负。在滑雪场见面后,父亲没有吝啬自己的赞美。其实因为害怕儿子会迷路,父亲派了一个熟悉路线的人一路跟着索罗斯(关于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父亲连路费都没给,让索罗斯自己想办法)。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父亲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指导着两个儿子的成长。

索罗斯认为父亲的教育是自己成功最重要的基础。当哥哥保罗到了读中学的年龄,提瓦达没有让儿子去最好的那所学校,因为他希望保罗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孩子,并学会与他们相处。为了让两个儿子变得更强壮,提瓦达鼓励他们多做运动。提瓦达的目标还有无论如何让儿子们的个子超过自己。

改姓

1936年,索罗斯6岁,父亲将自己家的姓由原来的施瓦茨改成了索罗斯。随着纳粹势力不断扩张,提瓦达判断匈牙利终将被占领,提前将自己的犹太姓氏改掉更安全。仅仅两年之后,他担心的事就发生了。改姓之后索罗斯就一直用新的姓氏至今。根据《匈牙利—英语词典》的解释,“索罗斯”的意思是“下届继承人”,在世界语中,“索罗斯”有“飞起来”的意思。提瓦达年轻时的所有理想和哲学追求在俄罗斯战俘营都被消磨掉了,回国后靠管理岳父的财产生活,玩些文字游戏。提瓦达将姓改成索罗斯,是否包含希望索罗斯成为继承人的意思我们不得而知。

提瓦达为儿子的成长可谓处心积虑。索罗斯读初中四年级时,父亲以索罗斯的名义向慈善团体捐了一笔钱,布达佩斯当地报纸还进行了报道。1939年12月23日,报纸以“乔治·索罗斯捐款行善”为题详细描述了小索罗斯是如何将捐款放进木质捐款箱的细节。这应该是提瓦达一手策划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思维的缜密。先是在纳粹到来之前改掉自己的犹太姓氏,然后故意大张旗鼓地宣传慈善,意图很明显,期望给别人留下非犹太裔慈善家的印象。

在反犹浪潮的漩涡中

巴菲特对股票发生浓厚兴趣的时候,索罗斯是位喜欢现代美术的普通学生。周围的环境逐渐发生了变化,整个欧洲开始了对犹太人的差别对待,餐馆和旅店都贴着“禁止犹太人入内”的标签,提瓦达带领妻子和孩子搬到了中立国瑞士,他的对策是办理去美国的护照,送妻子和孩子到美国生活。随着1944年德军占领布达佩斯,恐惧气氛减弱后,索罗斯一家又搬回了匈牙利。

索罗斯曾回忆说自己不是激进的个性,只是很爱玩和做运动,对周围其他的事情不甚关心。关于索罗斯的童年还有另一个版本,说索罗斯常常幻想自己变成了英雄。

虽然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是索罗斯很自信。索罗斯从小就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属于很特别的那一类人。

索罗斯的数学差得一塌糊涂,英语和法语甚至必须请家庭教师补习。这个时期的索罗斯很茫然,但也开始对历史、新闻和写作感兴趣,读了许多冒险小说、神话故事和古典文学书籍,也试着进行了诗歌和短篇小说的创作。12岁的索罗斯开始对哲学感兴趣,不过也许是因为太难,索罗斯并没有深入钻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