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3 不同却又相似的两个人(1)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作者:(韩)申勇镇


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哲学最基本的前提都是:不是为了赚钱而进行投资。

巴菲特说自己投资的第一原则是绝不亏钱,第二原则是绝对不能违背第一原则。巴菲特解释说,相对于赚钱,在投资时保持不亏损才是最重要的。巴菲特也同时承认,作为经常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股票的投资者,会经常赚钱,但也不可避免会发生亏损的情况。

而索罗斯最先考虑的是怎样活下去。索罗斯对生存的执著源于本能,是幼年时期经历战争洗礼之后自然形成的。对索罗斯而言,呼吸之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存。

市场就像神,法则是自助者天助。但是市场又与神有所不同,市场不会容忍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沃伦·巴菲特

索罗斯拥有扣动扳机的天才能力,扣动扳机不像对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而是一种本能,是一门艺术。这种能力不像科学,不是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的。

——德鲁肯米勒

 

通过研究两位投资大师的成功我们能够寻找到一条成为投资家所要走的路。与普通投资者相比,索罗斯与巴菲特在股市的成功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完全不同的地方。与世界众多其他富豪相比,两人最明显的特征是他们的财富是通过金融市场赚得的,他们通过投资致富,投资领域并没有什么限制。现在回过头去看,两人的成功堪称传奇。虽然巴菲特和索罗斯在各自投资道路上都经历了痛苦与挫折。

有一种说法,所谓成功者都只是很好地顺应了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而已。这种说法恰恰证明了巴菲特和索罗斯具有一种能力——让周围环境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巴菲特带着自己的想法回到故乡,开始了投资之路。索罗斯的职业生涯在英国起步,最后漂洋过海到了美国才抓住机会。身处不同的环境,但索罗斯和巴菲特一直努力,从不懈怠,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投资原则。

巴菲特是世界公认的价值投资大师,显然他还具有杰出的洞察力和眼光。例如,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之后,巴菲特立刻又买下了国家赔偿公司进入保险业,用保险公司提供的现金进行再投资,显示出对金融行业超出常人的洞察力。

索罗斯也被认为是具有杰出洞察力的投资大师,而且索罗斯的企业分析能力丝毫不逊于巴菲特。正是依靠高超的企业分析技能,索罗斯的基金才能保持长期的高收益率。

接下来这一章将分析索罗斯和巴菲特投资路上成功与失败的事例,找出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

1.职场生活是如何开始的

最开始时巴菲特和索罗斯都度过了一段职场生活。索罗斯在英国,巴菲特在美国,两人开始了各自的第一份工作。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两个人又作出了类似的选择,成立自己的投资组合。如果说两人有什么区别的话,索罗斯的第一份工作属于金融业,巴菲特最初从事的工作则属于证券业。不管怎么说,巴菲特的起点更有优势。

巴菲特,在奥马哈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以历史最好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毕业之后,巴菲特想进入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尽管巴菲特提出愿意义务工作(不拿薪水),但还是被老师拒绝了。格雷厄姆想把工作机会留给自己的犹太同胞。巴菲特只好回到了故乡奥马哈。奥马哈国民银行为他提供了一份工作,但他拒绝了,他更乐意去父亲的巴菲特-福尔克公司工作。1951年,巴菲特开始在父亲的经纪公司上班,并一直工作到1954年。

在父亲的公司工作期间,巴菲特研读了大量的金融书籍,并且忍受长途颠簸之苦往返于奥马哈市和林肯市,只为能够一字不落地全文阅读保险公司的统计资料。巴菲特很有眼光,他没有关注股票经纪人的分析报告,将精力集中在未加工的原始材料和数据上面。

巴菲特当时偏好价格便宜的股票,认为股票价格便宜自有便宜的理由。普通投资者刚开始投资时总会犯一系列常见的选股错误,巴菲特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本书前文提到过,巴菲特后来将之比喻为“雪茄烟蒂投资法”。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便宜没好货”。

在父亲的公司,巴菲特一边工作,一边阅读材料。巴菲特将学校里学到的投资知识与实际市场结合起来,将老师教授的基本投资方法应用于市场的实践,选出真正有用的部分。巴菲特后来回忆说,找到优质的中小企业股票并不容易,先要分析股票的平均每股收益,再分析股价,如果价格足够便宜,才值得买。为了找到好股票,巴菲特把所有能够取得的公开资料阅读两遍以上。这段期间的经历对后来巴菲特再次回到故乡开始自己的投资事业有很大帮助。在父亲的公司工作期间,巴菲特掌握了证券市场最基本的投资方法,他边学习边在故乡讲授投资课程,听课的学生很多后来成了巴菲特最早的一批投资人。

索罗斯,开始时毫不起眼

索罗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经营时尚用品的公司找到的。那家公司位于伦敦,管理并不规范。索罗斯不得不既干生产,又干销售,都是些无聊、乏味、无意义的工作。在多个部门辗转之后,索罗斯最后的岗位是——手提包推销员。

在伦敦漂泊了几年,索罗斯最后却成了一名手提包推销员,负责给街上的杂货店供货。那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件事,与索罗斯交往的女孩进入剑桥大学读书,然后把索罗斯给甩了。索罗斯认为自己再次陷入了最悲惨的境地,索罗斯很想家,又想到父母肯定会对自己感到失望,索罗斯后来回忆说自己内心很纠结。为了换工作,索罗斯给伦敦所有的银行经理们写信,请求给自己一个面试的机会。

一个名叫辛哥尔·弗雷德兰德的匈牙利人给了索罗斯一个实习生的机会,工资是每周7英镑。就这样,索罗斯在投资银行有了新工作。公司一开始给索罗斯安排的是些很简单的整理账簿、核对数据的活儿,索罗斯不是个细心的人,工作中没少出错,常常受到上司的批评。

在公司多个部门待过之后,索罗斯最后去了套利交易部门。索罗斯的座位与研究部门离得很近,他与研究部一位同事走得很近。这期间索罗斯从亲戚那里借来几百英镑开始了自己的投资。匈牙利同事先透露给他消息,然后索罗斯就以那些信息为基础进行初步的套利交易。不久之后,索罗斯为与哥哥见面去了一趟巴黎,结果因为飞机没能按时起飞导致周一无法赶回公司上班,工作也丢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