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3 不同却又相似的两个人(5)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作者:(韩)申勇镇


斩仓

像索罗斯和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不使用“斩仓”之类的用语,但是仔细分析两人的投资方法,又分明包含“斩仓”的内容。巴菲特说自己发现所投资的公司“不再符合投资标准”的时候,不会在乎是否盈利或者亏损,会立刻处理掉所持有的那家公司的股票。索罗斯的情况是,仔细聆听市场的声音,当“市场反应不对”的时候,不管损益情况立刻抽身而去。

那么,普通投资者为什么不愿意卖掉已经亏损的股票?投资大师威廉·欧奈尔(William J.O.Neil)也有过类似的疑问,为什么普通投资者在股票亏损7%~8%的情况下仍然不斩仓?为什么基金经理在投资组合下跌40%的时候还将其握在手中?同一只股票,如果赚7%~8%就选择卖出,为什么亏损同样的比例却留在手中?是因为投资者预先设定的盈利目标和亏损目标并不统一,还是亏损后不能继续坚持原则?

欧奈尔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恩曼(Daniel Kahneman)的一个实验中找到了答案。卡恩曼将经济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开创了行为经济学。卡恩曼的实验与纽约一位神经科医生所做的实验类似。实验结果表明,看到利润之后,人们更倾向于采取安全而非危险的投资方法,当看到亏损时,则为了避免损失而甘愿忍受损失。因为亏损时承受的痛苦更加强烈,所以当亏损发生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进行更加危险的赌博。为了将自己已经发生的亏损弥补回来,结果会遭受更大的亏损,这是因为人们内心对损失和获利的反应不同所致。这就是所谓的展望理论(ProspectTheory)。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