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3 不同却又相似的两个人(4)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作者:(韩)申勇镇


巴菲特提到的那位有才能的管理者名叫肯·大通(Ken Chase)。然而,当巴菲特控制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经营权之后,企业经营却陷入困境。进入1970年以后,美国纺织业收益就开始急剧下降,然而巴菲特直到1985年仍然没有关闭所有的纺织厂。巴菲特后来检讨自己的错误时称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个“抽剩了的雪茄烟头”,巴菲特说自己没能认清纺织产业面临的日趋严酷的竞争,纺织厂在行业其他企业的攻击下没能产生收益,拖了公司后腿。

1961年,巴菲特通过自己的投资组合大量买入了一家名叫Demister Melds的公司股票。巴菲特对公司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定期访问那家公司,结果很短时间之后巴菲特就将其卖出了(1963年),原因是不必要的浪费和库存拖累了公司业绩。这让巴菲特第一次意识到了组织的惰性。对一家公司来说,远景非常重要,但是,像经营自己的企业一样管理公司的经理们和短期投资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1987年,索罗斯遭遇巨亏

索罗斯第一次经受考验是在1962年,他在斯图德贝克公司的股票上发现了一个套利机会。这家公司正在发行“A”股,这种股份将在一年后变成普通股。它们的交易价格比普通股低得多。于是索罗斯买进“A”股并卖空斯图德贝克普通股,以期赚取价差。他还预计普通股一开始会下跌。如果确实如此,他打算平掉卖空头寸,只持有“A”股,等待他预期中的价格反弹。如果普通股不下跌,他觉得他可以稳赚已经锁定的价差。但是没想到,斯图德贝克的股票开始疯涨,更糟糕的是,价差并不是锁定的,因为A股的涨速慢于普通股。

索罗斯承认自己无法保持超然态度,这次失败给索罗斯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从哥哥那里借了钱,而且我有彻底破产的危险”,那个时候索罗斯的哥哥刚刚开办了自己的企业,他的钱是不能亏的。

1987年美国纽约股市暴跌之前,索罗斯预计到日本股票市场将崩盘,于是大量卖空日本股票。但是后来纽约股市却先崩盘了,10月16日纽约股市暴跌之后,索罗斯又投入10亿美元大量买入标准普尔500成分股。但是到了10月19日,股市再次暴跌,这一次索罗斯处理掉了所持有的所有美国股票。巧合的是,索罗斯离场之后,股价止跌回升了。

1987年10月,纽约股市崩盘,索罗斯遭受了8亿4000万美元的损失,这笔钱相当于索罗斯基金全部资产的28%。当时市场盛传索罗斯的投资生涯将就此结束,索罗斯自己也回忆说一度打算低价处理掉所有资产,然后空手走出办公室,返回伦敦。

1998年,索罗斯在俄罗斯遭受的损失超过20亿美元。1999年1月,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流通,索罗斯相信欧洲央行会保护欧元币值,阻止其下跌,最终却在对赌中损失惨重。1999年达到高潮的纳斯达克科技泡沫进入2000年开始破裂,索罗斯这次又逃走得太慢了。当年纳斯达克暴跌让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收益率都下降了。

5.两人顽强的生存本能从何而来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索罗斯与巴菲特并非永远保持成功。然而,当其他投资者在失败面前倒下去的时候,这两个人却生存了下来,并且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

那些成功的人常常说自己对成功既不陶醉也不感到幸福,他们的感情大概是超越了某种界限,达到了另一个境界。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巴菲特和索罗斯从不曾离开股市,“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两个人顽强的生存本能从何而来?

巴菲特,靠天才般的执著从市场起落中抓住机会

当巴菲特还在掌管自己的投资组合时,他回忆说每次看到缴税清单都会想,如果这么一大笔钱能够留下来继续投资该多好啊!巴菲特的吝啬和从失败中学到的谦逊最终让他成为一名在市场上屹立不倒的伟大投资家。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也经历过下跌。

1973年~1974年美国股市处于熊市,这是美国经济衰退的一段时期,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也由每股70美元跌至40美元。1987年10月纽约股市崩盘,当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由每股4000美元下跌到3000美元左右。

1990年~1991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由每股8900美元跌至5500美元。1998年~2000年,巴菲特买下通用再保险公司之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由每股8000美元跌至每股5000美元。1999年是惨不忍睹的一年,但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每股账面价值又开始了一飞冲天的上升期。

巴菲特具有常人难以匹敌的勇气。他手握足够的现金,当优质企业遇到困难时果断出手买下它们。巴菲特恪守自己的价值投资原则,从不后悔,他总是将危机转变成发展的良机。1999年市场上全是坏消息,重视现金流的巴菲特却依靠自己的眼光,制定了伟大的战略,最终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购买了许多能提高公司价值的资产。巴菲特从不考虑怎样躲过危机,他只是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他的想法从他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

巴菲特说自己从报纸上看到股市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的新闻时脸上会挂着笑容。他不断强调,当股市下跌时,卖出者最终将遭受损失,买入者才会获利。这个原则用在巴菲特自己身上也很合适。巴菲特说自己总是不断重复犯的一个最大错误是:他不愿意为优秀的企业支付高价格。他反省说,心里总是希望能用更便宜的价格买下那些优质企业。也就是说,巴菲特喜欢某家公司,却嫌股票价格太高没有买下它,然后股价又上升了,巴菲特又错过了买入的机会。巴菲特对便宜的股票入迷,当股价上升,巴菲特往往中断购买,这是巴菲特最常犯的失误。

索罗斯,只要活下去就还会有机会

与巴菲特一样,索罗斯的生存能力也很强。基金公司一天损失几亿美元的事经常发生,许多对冲基金也因为突如其来的巨额亏损而被迫关闭。然而,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自1973年成立以来却一直表现出很强的盈利能力。到底原因何在?索罗斯有什么魔力?

1987年纽约股市崩盘,索罗斯损失惨重,市场一度盛传索罗斯将关闭基金。索罗斯后来回忆说自己当时的确有关闭基金的想法。但索罗斯是个敢于担当的投资家,在巨额亏损面前,索罗斯没有退却,靠自己的出色才能在当年年底就扳了回来。在索罗斯看来,只要能活下去,总会有挽回损失的机会。索罗斯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所以能在金融市场屹立40年不倒。

索罗斯曾经一天损失9亿美元,但掌管的基金却连续保持了年均14%的收益率。1998年,索罗斯在俄罗斯市场遭受了20亿美元的损失,当年年底旗下量子基金年收益率仍然高达17%。索罗斯似乎拥有某种魔力,德鲁肯米勒对索罗斯的评价一语中的:

“许多投资者甚至在承认失败的那一瞬间,心里还是无法接受自己亏损的事实。但是索罗斯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能立刻忘掉已经发生的损失,对外界的评论也能做到毫不在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德鲁肯米勒看到了索罗斯的优点,也与索罗斯一起共事多年,却仍然没能学会。2010年8月德鲁肯米勒因为投资业绩不理想和巨大的心理压力解散了离开索罗斯之后自己创办的基金。索罗斯说自己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够自我克制。说索罗斯的自制力来自于小时候面对生死考验的经历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暂时的亏损与生死存亡相比,危险程度无法相提并论,是轻微的损失,甚至根本不值一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