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3 不同却又相似的两个人(3)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作者:(韩)申勇镇


巴菲特回忆说,格雷厄姆追求的是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安全的简单的投资方法。在挑选股票时,格雷厄姆倾向于选择那些价格便宜的股票。格雷厄姆不关注企业的内在价值和未来价值,不愿意深入进行企业的基本面分析。但是巴菲特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希望低价买入股票,还要考察企业的运营状况,以及将来成长的可能性。

巴菲特不仅严格遵守价值投资原则,从数据着手,列出表格,对照分析与企业竞争力有关的市盈率、利润率、资产回报率、增长率等指标,还关心所投资企业的成长预期。

巴菲特弄清了自己对投资的独特想法,1956年他决定挑战自我,回到了故乡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巴菲特决定在故乡定居,因为内布拉斯加州有清新的空气、较低的犯罪率、好学校,还有美国中西部独有的职业伦理。

为了使经费降到最低,巴菲特还要节省开支。巴菲特的想法最初并没有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同,但巴菲特并没有气馁,他首先说服了姨妈投资自己。到1956年年终,巴菲特最终成立了自己的投资组合,迈出了伟大成长的第一步。建立投资组合时,巴菲特对投资者们说过的话让人印象深刻。

“我会像掌管自己的钱一样管理大家的投资基金,有了利润大家分,有了损失大家一起承担。只有一条,我不能向各位公开投资资金的操作方法。”

巴菲特第一次阐明了他的投资原则:诚实运用资金,不公开投资方法。在他的报告公开之前,连投资人是谁都没人知道。他拜访了奥马哈的医生,还有他的亲戚和朋友们,请他们投资自己,最后巴菲特一共募集到105,100美元的初始启动资金。

投资组合1969年被巴菲特解散,解散时的资金总额令人咂舌,高达104,429,431美元。巴菲特管理投资组合的10余年中,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年平均收益率达到道琼斯指数的两倍,实际投资组合年平均收益率为29.8%。这个数字在巴菲特掌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之后依然保持在年平均20%以上。

10年而已,解散投资组合时白手起家的巴菲特总资产已经高达2500万美元。这是一笔非常巨大的资金,按今天的购买力计算约为4.6亿元人民币。巴菲特本人成了美国股票市场上的明星。1969年,巴菲特宣布解散投资组合,之后美国股市便陷入长期低迷,直到1973年~1974年才又重新复苏,足以看出巴菲特选择时机的精明。

比较之后,26年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收益率,巴菲特只有9年落后于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在股票市场上获得长期收益的投资者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永远坚守投资原则。巴菲特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索罗斯,有洞察力的投资

索罗斯对竞争有着超越一般人的执著,这种强烈的竞争心理来自父亲的教诲。父亲提瓦达对两个儿子保罗和索罗斯的教育是以培养竞争意识为核心的,两个孩子从小就要相互竞争。虽然比哥哥小两岁,但是小索罗斯的竞争意识被激发了出来,网球、游泳、滑雪……或者超过哥哥,或者只比哥哥差一点点。

在索罗斯看来,对任何人而言,竞争都是必要的。胜利时充满欢喜,失败了坦率承认,然后反省自己的失误,是一个人应该有的正确态度。后来因为要埋首工作,业余时间减少,索罗斯开始用赚到的钱填充渴望竞争的心。

由于对冲基金的特性,索罗斯无法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随心所欲地操作旗下基金。现实的制约让索罗斯逐渐形成了尽可能速战速决,追求短期获利的投资风格。

巴菲特选择那些价值被低估的企业,买下它并且持有数十年,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靠企业的业绩增长获利。索罗斯则不然,他瞬间进入,又在瞬间抽身而去,只关注自己的利润。换句话说,索罗斯喜欢那些能让自己获利的企业,但是碰到让自己遭受损失的企业时,索罗斯会反省自己,而不是去诅咒那家企业本身。

这一时期的索罗斯也开始研究股票市场上的参与者们——他们的心态,以及市场的反应,索罗斯开始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洞察力。索罗斯整理出了反射性理论的头绪,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产生谬误并且影响股价、股价又和市场相互影响的现象,以及市场的偏离和自身强化,最后形成泡沫和泡沫破裂的过程,建立了自己的投资模型。

4.他们的投资总是成功吗

尽管被称做投资天才,巴菲特和索罗斯也并非永远都是成功的。从1982年到2000年,巴菲特的表现有9年落后于道琼斯指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也有6年是下跌的。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索罗斯基金损失惨重,市场一度盛传索罗斯将退出基金行业。研究两人投资失败的案例和失败后又是如何反省的很有意义,因为他们的反应和一般投资者有很大区别。成功的投资家和普通的投资家最大的不同在于:如何面对失败。

巴菲特也会失手

有关巴菲特承认自己投资失败的新闻报道并不难找,巴菲特敢于承认自己犯的错误,尤其是整个市场不景气,股市下跌的时候。

巴菲特最近几年自己承认的失败案例有好几个,对医疗健康产业股票的投资就是其中之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开自己过去25年所持有的股票记录的同时,清算了身处健康产业的伟彭医疗公司(WellPoint)和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Group),巴菲特卖出这两家公司股票的价格低于买入时的价格。2009年巴菲特承认投资康菲石油是个错误,他选错了买入的时间点,2008年国际油价处于最高水平时巴菲特大量购买了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股票,结果损失惨重,成为巴菲特投资失败的又一案例。关于这次失败,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坦言“2008年我犯了严重的投资错误”。还有一个巴菲特和芒格都承认的失败,虽然今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作为一家控股公司是成功的,但是当年巴菲特买下它的决定显然是错误的。

1966年,巴菲特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评价令人鼓舞,他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纳入了自己的投资组合。

“1962年,我们以每股7.62美元买了一些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我们很幸运,公司里才能突出的管理者都还在岗位上,即使不计算设备等的价值,每股所包含的纯资产也有19美元之多。总之,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家让人眼红的好企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