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百炼方成钢,淬火铸人才

淡定 作者:易贝连


有企业招聘者扬言:“我们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人。”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视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从人到人才的转变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培养人才又需要什么条件呢?

造就一个优秀的人才就如同铸造一把好剑。中国古代能工巧匠,大都有一手铸剑的高超技艺。要铸造一把好剑,一定要有优质的材料、合适的火候和高超的技术,三者缺一不可。而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同样也需要具备优秀品质的好苗子、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和企业管理者的悉心培养这三种要素。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要想成为人才,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潜质和才能,否则,即使有再好的伯乐,再有利的条件,也只能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当今社会,环境对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人与环境的关系就像树木与土壤的关系,人的成长成才与环境息息相关,因而才有“时势造英雄”、“英雄无用武之地”之说。

早在唐朝,韩愈就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的出现,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也只能成为驮运货物的工具,其潜能也得不到发挥。而“慧眼识英雄”说的也是伯乐这个角色。人才需要企业管理者去发现、挖掘和悉心培养。企业从人才市场挑选人才,就像工匠去挑选优良的材质,没有好的材质,根本就铸不成锋利的宝剑。在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人才市场中,发现人才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林丹在北京奥运会夺冠后,他所在的南京军区部队一片欢腾。某部队列兵姚利剑对记者说:“林丹曾在我们角屿岛上体验了20天的当兵生活。我刚入伍时老班长给我们说了关于他的一段故事:1995年的福建省青少年冠军赛,林丹一直发烧,教练让他弃权,他却拔掉了点滴坚持到赛场,红着眼睛拼了,最终拿到了冠军。

在国际赛场上,林丹的标志性动作——用军礼向观众致敬,向世界致敬,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而在国内,很多球迷是从林丹帅气的军礼中知道他现役军人的身份,他也以这个神圣而特殊的动作,彰显着自己在赛场上的霸气、敢打必胜的勇气和军人与生俱来的豪气。

球队是盛产冠军的摇篮,是百炼成钢的育人熔炉。培养运动员们迎难而上、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是林丹所在羽毛球队一贯的优良传统。在羽毛球队这个大熔炉的锤炼下,作为现役军人的羽毛球国手——林丹,把赛场当作拼杀的战场,每天都在冲锋陷阵,用“顽强”二字诠释了自己对战斗精神的理解。林丹自豪地说:“很多对手都怕我的顽强,这是我的特色,也是军人的气质。对手怕什么,我就要保持什么。”

林丹是一把宝剑,这把宝剑的铸造得益于他本身的努力奋斗,得益于球队这个百炼成钢的育人熔炉,也离不开教练的悉心培养和关怀。竞争激烈的市场犹如风波险恶的江湖,企业家就像纵横江湖的剑客,人才则是剑客手中的宝剑。企业家获得企业急需的优秀人才,不啻剑客拥有一把自己梦寐以求的宝剑,只有这样,才能在江湖之中纵横驰骋。造就企业急需的人才,不就是为英雄铸造出一把锋利的宝剑吗?如今是一个智力角逐的时代,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需要这样的“宝剑”又何止百把、千把?

【静思心语】

只有经历了淬火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在企业面对任何重大危机的时候,才能做到临危不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是企业梦寐以求的人才,才能为企业创造辉煌业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