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学中的武汉印象(4)

那些城 那些事 作者:方方


我在那儿待了大概三四年的时间,觉得很难再待下去,就申请调动到对外宣传部,对外宣传部主要是做纪录片、专题片的。做专题片是可以在全省的很多地方跑的,这三年时间里,我跑了湖北省的很多地方。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下过乡,到那时为止,所有的下乡、在乡下待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一个月。当时,我对农村生活是非常无知的,对大自然、对树木、对田园都很陌生,地上种的是什么菜、长的是什么农作物,我几乎是不认识的,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尤其是对一个作家来讲。因此,在电视台经常下乡去采访,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小小的弥补,虽然这种弥补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它毕竟让我看到了一些。

我写过的那么多小说中,只有一部是关于农村的,那是一部中篇小说,名字叫《闲聊宦子塌》,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中篇小说。

这篇小说就取材于我在湖北电视台经常下乡采访时的一些见闻。我们那时候当作家不像现在的作家,几个人在家一侃,说一个故事就行了,我们那时候当作家,是非常认真、勤勉的。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就要到乡村里面去了解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的生活,在其他同志去拍片子的时候,还要乘机去看下地方志,以便对于自己采访的这些地方有个具体的、感性的认知。在不断地揣摩和了解当中,才会逐渐形成一部自己的作品。这和现在我们很多青年作家,好像做个梦都能写出一部作品是不一样的。整个八十年代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那确确实实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

说实在话,电视台给了我极大的自由,因为我在大学里面已经开始写小说,当我调到电视台里面去时,相对来说是有一点知名度的人,我出去(了解风土人情)或者出去开笔会,电视台都给我很大的自由,有时候我不去上班,在家写作也没有关系。就这样,七年之后,我就调到了湖北省作家协会了。因为,我知道自己在电视台这样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不合理的,所有同事都在工作,而我拿着这儿的工资却不工作,天天在家里写小说,这没有道理。当时,电视台也面临一些改革,要重新成立什么江汉电视台等等,就在电视台紧锣密鼓筹备这些的时候,我借机调到了湖北省作家协会,成为湖北省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那年是1989年。

3. 专职作家

作家协会也给了我很大的自由,我们是长期不上班的,出去采访也好,深入生活也好,作家协会都不会管,就在这样一种相对比较松弛的状态下,我一直写到了今天。

期间我还去做了八年杂志,杂志叫《今日名流》,年龄大的人可能会知道这个杂志,这个杂志被官方查封之后,我就就地免职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湖北省还是比较宽松的。

我记得当时的(宣传)部长在会上说,你们这个杂志也被上面要求停刊了,当然是因为是犯错误才停刊的,现在你又不是个党员,我也不知道拿你怎么办好,杂志停刊,那你就就地免职吧。我当时是杂志社的社长兼总编辑。杂志虽然停刊了,我也就地免职了,但是,我仍然是作家协会的副主席,我仍然可以做我的专业作家,所以从这点上,这个社会真是在慢慢地宽松。

包括去年领导找我谈话让我当湖北的作协主席,这也是非常出乎我意料的,我没有想到,宣传部会让我这样一个人当作协主席。毕竟我主编的杂志曾经出过事情,而且,我这人平常说话也比较冲,有时候会发表很多批评言论。我觉得我当一个作家就已经很好了,不必在乎领导的看法,我可以说一些自己想说的,并且我敢说,因为我还算是个比较敢说话的人。我当时觉得我们湖北的领导们一定会不高兴我的,但是没有想到,他们还来找我,说希望我能够出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的职务,因为,大家都推荐我当作协主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