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学中的武汉印象(5)

那些城 那些事 作者:方方


当时我考虑了好几天,我身边很多人,包括家里人都反对,说你不要做这种事情,而且你做这种事情之后,可能会很影响你。我自己也有顾虑,要是到了作协主席这样位置的话,那么我就是一个既得利益者了,当我成为一个既得利益者的时候,我还能不能对社会上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我还能不能在公开场合继续批评,继续我过去那样的发言。

我迟疑了好长时间。经过跟老同学反复协商,大家还是觉得,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出任,先试试看,行不行再说。万一哪天我觉得不方便了,打个辞职报告不干了就行了。现在看来,现在政治的环境,说实在话,从我们这群从八十年代,甚至从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的角度来看,确实比较宽松,确实还是给了我们很大的说话的余地,而且现在的官员们,也能够听得进一些不同的观点,这是实在话。

我是觉得从这点,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进步,看到一个社会的开放。社会始终是在往前走的,至少从我个人体会上是这样。

我文学作品中的武汉印象

回过头来讲,我从两岁搬到武汉来之后,就从来没有长时间离开过武汉,连续离开武汉最长的时间,也就不到一个月。有一年去美国访问,前后加起来有一个月,这是最长的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武汉这个城市。

实际上,虽然我的祖籍不是武汉,出生地也不在武汉,但是我所有的经历,所有的成长机会全部都在这个城市。即使我想不热爱武汉这个城市,都不可能。

童年的时候,我经常听到父亲在家里发牢骚,说不喜欢武汉。他对武汉最恨的有两点,第一个是武汉太脏了,第二点是武汉人太凶了。我多少也是受到父亲一定的影响的。

在武汉生活了三十多年之后,有一次电视台派我到北京去学习,当时正好是过年,一个人住在北京的宾馆里面(大家都回去过年了),就突然想家——想武汉了,突然感觉到了武汉这个城市对我的意义,毕竟它已经在我的人生中占据了三十多年的时光。出门的时候,乡愁所寄是哪里?是武汉。闭着眼睛,想到的是哪里?是武汉。我的同学、朋友、亲人也都在武汉。所以这个城市,已经超越祖籍或者出生地了,它就是家乡。

从那次开始,回过头再重新看武汉,我开始比较理智地分析父亲对武汉的感觉。父亲当时之所以不喜欢武汉,第一武汉确实是社会条件比较差,脏是肯定的。现在武汉也不算干净,脏这一点,我到现在也觉得父亲说得对。

但武汉人凶,我觉得是外地人的一种误解,主要是武汉人语言、语音造成的。武汉的语言降调的多,语气听来有点硬朗,给人的感觉就有点凶。其实,这跟武汉人的态度没有关系的,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武汉。

从父亲1955年调来武汉到1972年父亲去世,这些年实际上是国家政治环境最恶劣的年头。他们这些知识分子那时是永远不顺、永远受批评、永远做检讨的。从“反右”到“文革”,父亲的工作状态和心境都非常恶劣。那会儿由于心情的原因,他也迁怒于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生活的地点了。

1. 《武汉人》

我真正认识武汉,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当时浙江人民出版社要出一套《成都人》、《武汉人》、《南京人》的书,他们约我写一下《武汉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