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庸小说中的侠义(15)

那些城 那些事 作者:方方


就好像如果足球场上规定,“往自己家球门里踢球是得分的”,那球员都会往自己家里球门踢球的。因此,坏的是规矩,不是队员。如果我们的部长、副部长、司长、局长、处长、科长,全是大大小小的韦小宝,这个国家怎么能好?好不了。

你说他坏吧,他还有好的一面,也做了点好事;你说他好,他又不好。《鹿鼎记》的时代背景是“康乾盛世”,《鹿鼎记》这部书的时代背景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学术界不是说《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是封建社会的一曲挽歌吗?《鹿鼎记》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回光返照,尽管出了康熙这么英明的皇上,后边几个皇上也不错,一直到乾隆都很有才能,都很勤奋,都是天才的皇帝,给国家做了不少好事,但是个人再英雄也没用。

康熙也算一个“侠”了,可是没有用,因为国家的体制出了问题。国家好人不能得到提拔,得到提拔的都是韦小宝这样不学无术、溜须拍马、贪污腐败而且贪污得非常巧妙的人。

曾经有一次给官员们作报告,讲到韦小宝,我说大家都应该现实一点,指望中国能出多少个焦裕禄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大家都能当韦小宝就不错了,如果大家都能达到韦小宝的境界,那么中国的吏治会改善很多。

有人问为什么?我说你看韦小宝贪污二百万两银子会拿出一百万两来往下分,从厅长、局长到平民百姓人人有份,还拿出一部分给地方上办点实事,修路、建桥、赈济灾民。最后你拿走几十万两,老百姓也不会介意。中国老百姓,是最善良、最宽容的老百姓。

中国老百姓历朝历代都没有喊过“反腐败”这个口号,为什么现在喊?因为腐败得太厉害了,而且腐败了之后不干事!中国老百姓跟官员的关系是,你可以腐败,但是你要给我做点事。如果腐败了还不做事,这叫不诚信。

党中央为什么要号召诚信?因为现在社会不诚信。拿了人家的钱还不干事。据我所知,有一部分贪官被治罪,被揪出来,是因为拿了钱没给人家做事,所以被人家给揪出来,被人家举报了。如果拿了钱做了事就不会被举报了。

所以,我说能做到韦小宝这个境界就不错了,老百姓就没有那么大意见了。《鹿鼎记》里边还有比韦小宝坏得多的官。所以,金庸所写的“侠”,不论是佛家的、道家的,还是伪侠、反侠,他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在弘扬一种什么样的“侠义”精神。

这个“侠义”精神是有层次的,最好的是为国为民,能够牺牲,能够赴汤蹈火的,但是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你做不到不要紧,可以退而求其次,就是为国为民,做轰轰烈烈的事业,尽量做大的事业。然后,也保持个人自由,保持个人尊严,做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平衡。这是可以做到的,起码是可以追求的。再退而求其次,你也不做坏事,但是可以不管政治,不问政治,两耳不闻窗外事,就是保持自己“独善其身”。最后的底线是韦小宝,这个底线不能突破,如果你连韦小宝也不如了,那就是坏人了。

所以金庸的“侠义”精神是清清楚楚的,他讲的并不是虚幻缥缈的江湖事件,而是现实生活,只不过采用了武侠小说这种接近寓言的形式。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金庸?人们并不是要回到古代社会去,是因为从金庸小说中的人物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看到我们的同事,看到了我们的亲戚朋友。

中华民族从低谷——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到今天的崛起——奥运会得了51枚金牌,是因为其间有无数的“侠”流血过、牺牲过、吃苦过、吃亏过。张思德是“侠”、白求恩是“侠”,雷锋也是“侠”,抗震救灾中出现那些英雄都是“侠”。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在生活中也都有“侠”的一面。你肯定做过好事,肯定也受到过冤屈。侠义的精神必须提倡,他是中国人本来就有的而且正在走向恢复的一种正气。正气多了,侠义精神就丰沛起来了,然后就能达到鲁迅先生说的“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也就是说,鲁迅非常重视个体的精神自由,当每个人都站立起来了,一盘散沙的一个国家,就变成一个真正的强国了。

所以,当下所提倡的和谐社会,不是马马虎虎、和和气气、谁也不惹谁的和谐社会;也不是见了坏人坏事,谁也不去干涉、不做好人好事的社会,而是一个积极有为的和谐社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