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危机与被收编(3)

公司的力量(中国篇) 作者:薛金福


从此,这位金融奇才将在哈佛大学所学的经济理论应用到了极致,而这种应用不是利国利民,而是帮助国民政府敛财和为个人揽财。可以这么说,宋子文从美国哈佛大学学到的极高的经济智慧,是中国百年商业的祸害。

1936年2月12日下午,与平日一样,宋公馆“北极阁一号”贵宾满座,贵宾有浙江兴业银行的徐新六、上海银行的陈光甫、中国银行汪楞伯和霍宝树,及宋子文本人。与平日待客不同的是,宋子文没有请贵宾喝名茶,而是将一个大蛋糕摆在桌上。

一向沉稳的宋子文却兴致勃勃,因为他即将与其他贵宾共同分食荣氏申新这个巨大“蛋糕”。

申新是荣氏家族的核心财产,几十年来一直鼎盛不衰的荣氏家族为何沦落到被人分食的地步?

这与1929年美国爆发的“大萧条”不无关系。借经济危机上台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为挽救美国经济,推出了放弃金本位制度的政策。政策一出,世界白银市场应声大涨,当时还是银本位金融体制的中国深受其害。

中国银元因此快速增值,导致出口受阻,大量出口商品积压,白银外流,1/4的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消费极度疲软,银行坏账如山,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近代以来,美国爆发的巨大经济危机,都由其它国家为其买单,祸害至今不绝。

经济危机从外汇开始,首当其冲的是棉花、面粉等出口型产业,荣氏家族的核心产业面粉厂和纱厂同样未能幸免。

在金融危机前,荣氏产业达到顶峰,荣氏棉纱产业和面粉产业形成垄断之势,占据全国同产业产值的30%以上,荣氏家族企业达到20多家。荣宗敬所言“当今中国人,有一半是穿我的、吃我的”,彰显了当时荣家显赫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

经济危机爆发后,荣氏面粉、棉纱大量滞销,工厂停产,债台高筑,贷款无门。三大债主浙江兴业银行、上海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将荣家逼上绝路。这对国民政府来说,这是一个收编中国第一民营实业集团的极佳机会。于是,就有了开篇宋子文主持分食“蛋糕”一幕。

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中国商人受“罗斯福新政”影响,主动请求政府进行干预,但是令商人失望的是蒋介石不是罗斯福,而是国家主义的积极践行者。蒋介石的经济干预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收编。

后来,在陈光甫的干预下,宋子文未能得逞,荣氏家族虎口逃生、幸免于难。不过很多民营企业就没有荣家这么幸运,一场收编灾难血腥上演。

国民政府于1935年成立了工商业救济贷款委员会,以“救济”的慈善之名,趁火打劫做收编之事。由上海黑帮老大杜月笙和“国舅”宋子文,以“一武一文”、“软硬兼施”的手段,国民政府仅用2000万元的贷款就收编了中国主要民营轻工业企业,收编领域涉及卷烟、面粉、稻米的加工与贸易等。国有化的中国银行就控制了15家纺纱厂,总计约占中国纱锭数的13%。

被收编的实业企业,还包括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这家见证中国民营企业萌芽、兴衰的公司,就像近代中国一样命运多舛。当年轮船招商局以“官督商办”方式,开辟中国股份公司的先河,打开中国民营资本的大门,半个世纪产权几经易主,如今被收归国有。它是中国民营企业悲惨历史命运的最好写照。

收编实业显然不能满足金融人才济济的国民政府的胃口,银行才是大鱼。

早在宋子文担任财政部长时,国民政府就强行入股民间资本控制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占据两行20%股份。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实际控制了当时中国金融体系,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于是,行事粗暴的新财政部长孔祥熙强行逼迫两行股东发行股票,以公债换股票的无耻方式分别“认购”了中国银行2500万元股本和交通银行1000万元股本。这样国民政府就直接成为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最大股东,控制了中国金融命脉。

占领了中国金融“高边疆”后,国民政府手持“狙击枪”,将中国通商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广东银行等一一狙击,收归国有。国民政府完全垄断了中国金融命脉,失去自由市场的中国金融在之后的十余年时间,被官僚资本家和战乱搅得昏天暗地、肮脏不堪。

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公开募股的那一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营企业的未来,看到了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当轮船招商局被国民政府收编,我们看到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灾难,看到了历史的逆流翻江而上。

大清王朝最终因与民营资本争利而覆灭,如今国民政府以国家的名义,以残暴的方式剥夺民营资本,他们会重蹈历史覆辙吗?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国家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争夺,必然以国家资本的失败而告终,至今无一例外。

历史的经验表明,奉行国家主义的前段时间,国民经济都会出现一个快速而畸形的发展。1927年-1937年,国民政府统一货币,收归关税权,推动工业高达8%以上的年均增幅快速增长。这也被经济学界称为国民经济“黄金十年”,但却是中国民营企业“灾难十年”。

这种畸形的经济体系中,农业经济毫无建树,农民生活一如既往地艰难,直到一位湖南韶山青年出山。

从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直没有真正掌握政权,厄运的降临也就成为了必然。之后几十年,民族企业家在历史舞台上“跑龙套”当配角,官僚资本家粉墨登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