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诗中有画(1)

流沙河诗话 作者:流沙河


画+说=诗

一首诗,就其结构而言,可以分成描写和叙述两部分。所谓描写,就是画。所谓叙述,就是说。画一画,说一说,一首诗就出来了。

中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有诗三百零五首。察其内容,或诉苦,或娱乐,或求爱,或敬神,都有实际用途,没有什么“为艺术而艺术”的。所以,在这些诗里,叙述的成份多,描写的成份少,也就是说,说得多,画得少。《诗经》里好些诗都有比或兴的部分。所谓比兴,就是画画。比兴以外的其他部分,也夹杂着描写,画上几笔。古人质朴,不敢多画,刚刚画了两三笔,赶忙又去接着说。而比兴部分,即画的部分,通常只有两行,例如: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说)

《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画)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说)

比兴以外的其他部分,如赋的部分,也夹杂着一些画,例如:

《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画)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画)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画)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说)

一般说来,都是画在前头,说在后头。见景生情,睹物生感。景物是画出来的,情感是说出来的。景物与情感,两两相结合,便是诗了。

画一树碧桃,夭夭的逗人爱,树上桃花盛开,灼灼似火。然后说,这个女子出嫁了,和谐美满新家庭。以上便是《周南?桃夭》的第一章。

画一丛葛藤,攀缘着荆树。画一丛蔹草,蔓生在野外。然后说,我的爱人死去了,孤单单,谁伴他,坟墓里!以上便是《唐风?葛生》的第一章。

试把那首《周南?桃夭》同这首《唐风?葛生》比一比,便可看出:古人写诗,诗中有画,但绝不是见啥画啥。他写诗,说婚事之喜,说新娘之美,同时画桃树,画桃花,而绝不会去画葛藤乱缠、蔹草乱生。同样的,他写诗,说丧事之悲,说遗孀之苦,同时画葛藤乱缠,画蔹草乱生,而绝不会去画桃树,画桃花。画什么,说什么,总要对得上口,不能驴唇马嘴。什么画该配什么说,他们心中有数,不会配错。桃树多子,桃花多艳,这样的画面,洋溢着喜悦,显现着美丽,所以用于说婚事。葛藤乱缠,蔹草乱生,这样的画面,漂浮着烦忧,暗示着不幸,所以用于说丧事。

《离骚》以画结尾

《诗经》之后,南方崛起楚辞。屈原写《离骚》,离骚即牢骚,离牢两声可以互相转化。满腹牢骚,只须愤慨地说,不需细致地画。他的《天问》是问,问也是说。他的《九章》多有独白,少有画。他的《九歌》乃是戏剧唱词,也很少画。《九章》里偶尔有画得好的,在《涉江》一首内:

山峻高以蔽日兮,

下幽晦以多雨。(画)

霰雪纷其无垠兮,

云霏霏而承宇。(画)

哀吾生之无乐兮,

幽独处乎山中。(说)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

固将愁苦而终穷。(说)

这里也是先画后说。画出环境,说他住在那里,孤独地,忧愁地。其实,暗山也有明亮的时候,寒雪也有消融的时候,沉云也有吹散的时候,晦雨也有转晴的时候,只是屈原不画罢了。他只画那些给人平添愁苦的暗山、寒雪、沉云、晦雨,作为他的环境,来说他在流放中的孤独,孤独中的悲哀,悲哀中的顽强。前面的画,后面的说,配得恰到好处。《九歌》里偶尔也有画得好的,在《湘夫人》一首的开头: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画)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画)

信不信由你,真有那样巧,在同一时刻,湘水女神从天上翩翩而降,洞庭秋叶从树上飘飘而落,就像预先配合好了似的,一齐从上面降落下来。这不是巧合,这该是屈原的巧思。从古到今,激赏这四句的读者很多。这四句画,画得很好。好在哪里?好在整幅画面给观众以自上而下的动感,这是一幅动画,一个电影镜头!那些木叶岂是偶然地被那嫋嫋的秋风吹下来的么!

《离骚》说很多,画很少。屈原叙述自己走投无路,到处都碰钉子,说他决定弃人间而远游。他带着仆人,驾着飞马车,向昆仑奔去。早晨告别天河的渡口,黄昏到达西方的终极。后来又越过流沙,顺着赤水,路绕不周山,直奔西海。当此时也,飞马腾腾,车旗飘飘,奏歌跳舞,快活极了。紧接着是一幅奇画:“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这四句译如下:

升到高空,亮亮煌煌,

低头看见了楚国故乡。

仆人悲哭,马匹哀叫,

停车不走,痴痴地向下望。

当时中国最长的一首诗,三百六十八行的《离骚》(作为尾声的四行不算正文),写到这里突然结束,就像电影放映机突然停止转动,银幕上只映着静止的影像作为剧终一样。《离骚》以奇画结尾,留悬念给观众:“屈原怎么办?驾车继续前行吗?回车驰返楚国吗?”因为他在诗中不作交代就突然结束了,所以观众要这样问。

年轻的时候,我读过《离骚》,后来渐渐忘记了。只有一个印象至今不忘,就是结尾的这一幅奇画:屈原的飞马车悬停在高空里,进退两难,他陷入痛苦的矛盾中,不知如何是好。屈原真是大手笔,他把一个剧烈的矛盾悬在空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