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大规模的江户城区建设(1)

大江户八百八町 作者:(日)石川英辅


今日的日比谷和丸之内曾是一片海底

由填湿地建造起来的中心地带

◇从小渔村到大开发

德川家康初入江户(今东京都),是在天正十八年八月朔日(1590年阴历八月一日)。后来,这一天被称为“八朔御入府”,不但成为德川幕府的纪念日,也成为江户作为城市诞生的纪念日。

当时的江户,只是地处武藏野台地东边郊外的一座野草丛生的小村庄,江户城[ 今皇居(皇宫)所在地。

则位于日比谷入江(入江,海湾之意)的岸边。

用现在的地理观念来讲,从今千代田区东侧到中央区西侧为日比谷入江,而江户前岛以及东边的海域则为今中央区所在地。另外,位于入江西侧的樱田村、霞关村、日比谷村等小渔村,作为今官府所在地仍保留着其原有的名称。

在入江东侧,是一块被称为江户前岛的狭长地带。说是岛,其实不过是从本乡[ 今东京都文京区的地名。

的台地向南延伸的一块半岛,就是从现在的JR]神田站到新桥站一带。因其中心位于今日本桥[

桥名,江户五街道的起点。江户时代的日本桥,位于距现在桥身所在地40米下游之处。嵌于现日本桥头的桥名题字,为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所作。

附近,因此江户前岛也被称做日本桥台地。

江户前岛的东侧,即与东京湾邻接的一侧为早期的江户凑(“凑”,港之意)。这条当时的海岸线,今天已成了从新桥到人形町一带的陆地。而今天的日本桥地区,除了日本桥川(平川)外,几乎已看不到一条像样的河川。但在高度经济生长期[ 指从1955至1973年的十八年。以前,虽没达到水乡的程度,这里也算得上是一块水路纵横的地区。

随着时代以及江户城区的发展,江户凑逐渐向南推移。但河岸较多的日本桥地区的商业及物流中心地位却丝毫没有被改变。

◇江户的中心地带是被填出来的

后成为武士住地的本乡、小石川以及麸町等地,原都是武藏野台地的一部分,即位于其东端的神田山和本乡台地。这些山地被幕府直接利用,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山之手”地带。

位于隅田川东侧的江东地区,其北侧在当时也被海水覆盖。于是我们可以推想,今地铁东西线的门前仲町站附近在当时不是一片沙滩就是一个孤岛,而木场站和东阳町站就应是一片海洋了。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江户,就连现在东京都的市中心在当时都是一片汪洋大海。江户的大部分城街,都是在填海或填平沿岸的低湿地后建起来的。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填充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到了明治时期以后,更是得到了空前的扩展。

现在的东京,其范围虽然大到包括了多摩地区,但家康创建的江户这座城市,则是通过大规模填海和填湿地人工建成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