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大规模的江户城区建设(2)

大江户八百八町 作者:(日)石川英辅


加固城下町防御的

三层构造

以日本桥为中心的町人地也随之建成

家康最初见到的江户城只是一片草房顶

幕府正式对江户着手建设是在关原合战结束,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的庆长八年(1603年)之后。此时的幕府开始了将江户建成武士政权中心地的天下普请。因承担建设的实际上是诸藩大名,并且涉及七十余藩,故又称“手传普请”—手传,帮忙之意。

家康入府时的江户地域偏僻,江户城也因是在太田道灌城址上建起的北条氏③别城,房屋顶均用木板或茅草铺成,根本看不到石墙。但家康着眼于宽广的关东平原和位于太平洋沿岸航线上首屈一指的优良港口江户凑,积极展开了对江户的城市建设。而从此后江户发展到现代大都市东京的过程来看,我们不能不佩服家康的远见卓识。

江户时代初期,到处都还残留有战国时代的余韵。德川幕府在将江户设计成自己的根据地时,也受其影响,首先对城下町的防御进行了加固。

于是,武士宅邸的布局就如同战时的布阵一样被分成了三层:在护城河内侧居住的是幕府重臣;麸町、番町、饭田町,即现在千代田区一带为中级家臣;而四谷、牛込,即现在以新宿区为中心的一带则为下级家臣的居住地。

同时,为了维持所有家臣的日常生活,在与重臣宅邸隔河(护城河)相望的日本桥地区,幕府还营建了一块商业区。

◇通过天下普请展示对家康的忠诚之心

为了顺利推行天下普请,幕府几乎动员了全国上下所有大名。首先,幕府根据各大名资产的多少,以每一千石出一个劳动力的比例,使做土木工程的壮劳力得到了保证。但为了表示对家康的忠诚,派出超过规定劳力数目的大名也比比皆是,劳动力的总动员人数甚至达到了三四万人。

天下普请通过充实水路,具体来说是通过挖凿掘割(沟渠)及对海湾、海域的填充,建成了以日本桥为中心,从神田(今东京都千代田区东北部)到新桥,即现在中央区一带的宽广的町人地。并且大批的商人和工匠从家康领地的骏河、小田原,以及上方的伊势国(三重县中央大部)、近江国(滋贺县)、京都、大坂等地迁移至此,最终形成了江户的下町。

从元和到宽永年间(1615—1643),幕府又对江户城的城郭进行扩建。同时,谱代重臣的宅邸、町奉行的官邸,以及为履行参勤交代制而设置的诸大名的宅邸等总括江户及全国的行政机构也基本形成。至此,江户的城市体制逐渐完备,城市建设终于告一段落。

十九世纪初的江户,不但是当时世界上拥有逾百万人口的最大都市,与伦敦等城市相比,其街道的整洁程度也是无与伦比的。同时,它也是一座成功地把自然融于城市规划中,与环境共生的大都市。

幕府末期,英国人阿礼国在其所著《大君之都》中曾提到,江户市内的绿色之多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曲亭马琴也曾在日记中写道,因在神田明神下(外神田)家中庭院里种的柿子、梨、葡萄等结满了果实,以致发现有蛇和黄鼠狼在院中出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